这两天观看完宋少卫老师的《学习治疗手记》,看到他帮助了那么多孩子提高成绩,想想自己身为一名老师真是汗颜。作为一线教师,我还没有形成如此细致深入的研究,也没有如此科学专业的指导。我唯一的优势就是处事乐观积极,做事比较细碎。想想我的儿子一路的学习成长,真的太不容易了,一个平平凡凡的孩子得通过多少次分析、多少次尝试、多少次练习,才能考到雅思7.5、IB考试42分,期间他的数学还得了满分,顺利考入心仪大学。
现在回头看看,不经意间,我在他读小学的时候,做过最正确的事情就是让他永远保持信心吧!
数学一直不是我儿子的强项,我知道我们国家数学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从不强迫他学数学,并且一直在保护他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我帮他过了几个坎,让他觉得:只要我努力就会有进步。
第一次是开始学幂运算的时候,我发现开学就会接触到11-19的平方数,我想孩子本来计算能力就比较弱,我能不能提前给他强化一下?于是我就在开学前一周的每一天让他做1-2个幂运算题,不到十分钟就可以搞定。一开学,班级学幂运算的时候,孩子脱口而出结果,顿时成就感满满。孩子发现,数学其实不难,只要花点时间、下点功夫,总会有办法解答的。
接下来,学到圆周率的时候,当时还要求进行2π、3π等计算。我用同样的方法,为孩子提前做了准备,结果培训班的老师看他反应快,让他参加数学竞赛。我征求了孩子的意见,他说竞赛题中可能好多题他都不会,就不花时间训练吧。我爽快地答应了他,只要求他把课本知识学好就很好啦!
平日里,我从不打击孩子,因为他数学基础不好只能怪我们做父母的平时没有帮他做足功夫,他从小更多的是听英语歌、看英语剧,确实忽视了算术、逻辑推理、空间思维等方面的训练。那咋办?就让孩子自己来吧!相信孩子自己一定行!
作为一线老师,我知道平时的审题、解题以及书写习惯都会影响孩子的成绩,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很重视日常的作业,强调“认真”二字,强调作业规范、错误订正,特别是数学符号、数字书写等等习惯问题。并且我也经常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当他发现错误的时候,我很开心地给他点赞:你很认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而且人最难的就是发现自己的错误,可是你却做到了,你太厉害了!我还要恭喜你,因为你每发现一个问题,就有一次进步的机会,每天都有小进步,多好啊!
自从使用了这一招,我就不用再帮孩子检查作业了,而且考试的时候我也不永操心、不会焦虑,因为他自主学习的自动化程序已经建立起来了,写完试卷知道自己做检查。做错了也不害怕,我不会批评他、指责他,所以孩子不害怕犯错,也就不害怕面对难题了。
无论考多少分,我都会找到比上次进步的地方,再找出下次可以进步的地方,让孩子把学习重点放在过程上,并且永远看到希望。既有成就感、又有希望感、还觉得学习很有乐趣,想不学都难。
有时孩子会谦虚,说考得好是因为题目简单,我对他说:再简单的题目,要想做好,也要认真、仔细,你一定是付出了才会有收获。
每次小测下来,孩子都会跟我聊谁的成绩怎样,我们发现那些数学思维很好、平时学数学很轻松、还经常参加竞赛的孩子,小测成绩并不见得比我家孩子好很多,这就充分说明了“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此时,我乘胜追击:咱们把会的都做对,打牢基础,这样至少可以拿到八成的分数,那就已经很好了。
如此循环验证,孩子非常重视平时的作业,不管考试成绩如何,都觉得尽力了,方法也用对了;如果还没考好,那就是能力问题,慢慢来嘛,家长的批评指责是没有用的。中考他的数学得了A,再次说明孩子真的很认真。
当然,高中的数学的确让他很痛苦,刚开始肯定成绩不理想。我跟他说没事儿,爹妈的遗传基因不好,你慢慢来,咱们把优势科目英语充分发挥就好。孩子带着学一点、赚一点的想法,撒开腿猛冲,反正冲不上也没事,万一冲上去不就赚了吗?
孩子的高中数学我也没有安排补课,我始终相信学校的教学能力,相信老师就好。当然进行高考的最后冲刺的时候,数学老师(也是班主任)跟我反馈孩子每天追着他问问题,非常用功。我赶紧及时表扬了他,在饮食上给他补充追加营养。不管结果如何,至少他曾努力过。没想到,IB考试中他的数学最终得了满分。哈哈,我感觉我真是赚了!
这就是我陪伴我家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的学习天赋都是大差不差的,提分的关键是如何让孩子保持学习热情与信心,这是家长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