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坏了要换零件,可以到4S店。未来,我们希望能有‘人体4S店’。比如当身体器官或组织出现问题了,可以提前半年到‘人体4S店’预定,半年后换上,功能甚至变得更好。”这是深圳市政协委员、康膝生物医疗(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李鉴墨7月4日在市政协“委员讲堂”讲课时描画的未来医疗健康美好图景。
作为深圳市政协委员、坪山中学、立人高级中学科学副校长,李鉴墨此次受邀在坪山中学以“引领科技的未来:组织工程”为题讲课,带领观众们感知生物科技的未来。李鉴墨提出,“人体4S店”并非天方夜谭,在不远将来,就可以通过组织工程在体外造出人体所需的组织或器官,实现修复和再生。
什么是组织工程?组织工程的“三根柱子”——细胞、支架、因子分别都有什么作用?李鉴墨深入浅出地把“高大上”的科学知识一一向观众们介绍。“当组织工程‘三根柱子’齐全后,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用于修复人的身体组织和器官,如利用组织来修复头骨、鼓膜、角膜、血管、皮肤、神经、软骨以及心脏、肝脏、肺等。”李鉴墨举例说,如关节软骨损伤因为软骨无血运,难治愈是医疗界的共识,而新兴的组织工程-再生医学是治愈软骨损伤的有效方法;心脏、肝脏、肺等人体器官移植存在供体严重不足问题,而组织工程也将在解决供体缺口上找到新的路径。
未来组织工程有什么发展方向?李鉴墨认为,组织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指向个性化医学、3D生物打印、干细胞技术、智能材料、组织-芯片技术、再生医学与基因编辑。以个性化医学为例,是利用患者自身细胞进行组织工程,以减少免疫排斥反应。这需要进一步优化细胞扩增和分化技术,使其更高效、安全和经济。而3D生物打印则可以精确地构建复杂的组织和器官结构。但这也将带来一些挑战,如复杂组织的构建技术难度大、免疫排斥反应调控和规模化生产质量控制难、长期功能性和稳定性不够,以及伦理与监管问题等。
“人类到底能活到多少岁?现有的最高记录是男性116岁,女性122岁。希望未来在座优秀的同学们能够把这组数字极大提高,帮助人类活得更长、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李鉴墨说。
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参加活动。
【委员档案】
李鉴墨,深圳市政协委员、坪山区政协常委、康膝生物医疗(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帝国理工深圳校友会会长、坪山中学、立人高级中学科学副校长。获评深圳市、坪山区高层次人才;2021年获评深圳五四青年奖章团队负责人,2023年获评“深圳市新锐青年企业家”。
李鉴墨致力于解决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卡脖子”问题,助力国家生物医药领域技术创新。2016年回国创业,带领团队在国内首创用于修复关节受损软骨的产品,是深圳唯一获批“创新通道”的再生领域医疗器械。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