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援赤几中国医疗队巴塔点队员们,通力协作,同时展开抢救,成功救治当地1名宫外孕破裂大出血患者和1名重症疟疾患儿。
这天下午3:30左右,援赤几中国医疗队巴塔点麻醉医师严霞正在准备第二天的义诊工作,突然就接到了医院手术室打来的电话,被告知有1名宫外孕破裂出血患者亟需麻醉。她没有丝毫犹豫就开车迅速赶往医院,因为她知道值班麻醉技师不懂得全麻,如果她不能及时赶到,之前为出血3000ml的休克患者实施腰麻的危险医疗就会再次重演。
平时需要10分钟的车程,她只用了5分钟就赶到了。她第一时间冲进病房查看患者,只见患者腹部膨隆明显,呼吸急促,眼睑淡红,明显贫血貌,血压108/60mmHg,心率97次/分,已经处于休克前期。更要命的是血库根本没有血,献血者也没有找到。
宫外孕手术应该越早越好。但是当天值班的外科医生极度缺乏经验,在没有备血的情况下,如果由他主刀手术,后果难以预料。严霞不得已给医疗队打电话请求支援,同时采取开放多条静脉通路等办法稳住患者的血压。
3:52,医疗队妇产科阎恺、外科医生莫智峰赶到。这时,患者休克加重,血压85/55mmHg,心率120次/分,口唇已经发白。援赤几中国医疗队的队员们立即全盘接手抢救,一场与生命的赛跑正式开始。
加快补液、麻醉、洗手、消毒、铺巾、器械准备......一切有条不紊快速推进。
一打开腹腔,大量血液和血块就从患者腹中涌出。由于患者有慢性盆腔感染,盆腹腔脏器严重黏连,加上没有可靠的超声检查结果,这些都给手术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而快速找到出血点又是抢救的关键。阎恺和莫智峰果断剪开大网膜,两人高度配合,一人分离、一人止血,仔细查找后终于发现右侧附件区找到已经破裂的输卵管,并且孕囊已经落进了盆腔。长期的盆腔炎导致患者组织如豆腐皮一样糟脆,缝合的张力小就扎不住,可是张力稍微一大组织就会被缝线撕开,手术非常艰难。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重症监护室(西班牙语简称UCI)又紧急向严霞求助。原来是1名2岁患儿因为重症疟疾出现休克,静脉针扎不进去,需要她去协助抢救。
严霞一下子陷入了两难。一边是亟需抢救的患儿(她是医院公认的静脉穿刺高手),一边是需要她时刻看护的孕妇。这时两位手术医生斩钉截铁地说:“你快去,一时半会我们顶得住。”
严霞迅速脱下手套赶往UCI。当她看到患儿的时候,患儿的四肢已经密布针眼。由于极度衰弱,她已经无力挣扎,任凭当地医护人员扎针都一动不动,但还是从喉咙深处发出垂死般的呻吟。
这针要是扎不进去,患儿肯定只有死路一条。严霞再次向医疗队驻地求助,紧急把便携式B超送过来,准备实施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
患儿肢体已经越来越软,时间不等人!严霞等不及超声设备,只能先尝试盲穿深静脉。第一次失败了!但是她没有气馁,她根据第一次穿刺的手感和平时经验,稍微调整穿刺角度,第二针居然成功了!救命的液体和抗疟药物终于进入患儿体内!她忍住内心的狂喜,向当地医护人员交代完抢救重点后,又赶紧回到手术室。
她进入手术室后赶紧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这时好消息再次传来,经过20多分钟的努力,止血成功,手术有惊无险顺利结束。这时患者总计出血量达到了2000ml。
中国医疗队队员真是好样的!
事后,严霞对记者说:“我非常庆幸有这样的团队,也非常庆幸自己做了多么正确的一个决定。这样粘连严重分不清结构的手术,如果没有队员的协力,想起来都是后怕的那种胆战心惊。平安地把每一位患者送回病房,是我在这里最大的愿望。”
阎恺则回顾说:“从患者进医院到抢救成功,只用了不到1个小时,已经是非常快了。但是因为不具备输血条件,如果手术再耽误几分钟,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在这里,要求我们对急危重症的处置不仅要迅速准确,更要在最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临床经验谨慎处置。”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上官文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