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2日,“携手共进 筑梦未来”深港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文艺展演在香港新界举行。两场活动共吸引来自深港两地的2000余名观众参加,反响热烈。
7月2日,第二场文艺展演在香港新界大埔亚洲电视台演播大厅拉开帷幕。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新界工作部部长李蓟贻,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副局长梁宏正,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主席龚俊龙,罗湖区委书记范德繁,深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相莱以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召集人、新界社团联会会长陈勇等参加活动。
本次文艺展演由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新界工作部、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新界社团联会、深圳市罗湖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新界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活动委员会、深圳市罗湖区杂技家协会承办。
活动现场,深圳市罗湖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香港新界社团联会签订交流合作协议。据悉,此次签约旨在加强深港两地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优质文化艺术资源合作共享,提升文化艺术合作长效化、精品化、国际化水平。
同期还重磅发布了罗湖首部AI城区宣传片《逐梦之城》,影片运用前沿的AI图像与视频生成技术,将罗湖的历史变迁与未来愿景巧妙的融合起来,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既熟悉又充满惊喜的罗湖。
弘扬爱国爱港精神 展演编排、规模、观众数量实现新突破
仲夏时节,万物并秀。群贤毕至,济济一堂。
此次文艺演出共分为“紫荆花开”“携手同行”“万象更新”“共谱华章” 四个章节。相比去年首届,此次文艺展演在延续上届主题的同时,两地交流合作更加向前迈进,节目编排、场馆规模、观众数量等方面均实现了突破。
新界社团联会理事长谭镇国代表主办方对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演,进一步促进深港两地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地市民的爱国热情,提高文化自信,凝心聚力,努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在大气磅礴的民乐合奏《象王行》《沧海一声笑》中,文艺展演正式开始。京歌《我是中国人》、深港共创舞蹈《静听松风》、国潮舞蹈《东方华流》、女声独唱《万疆》等节目轮番上演,为观演嘉宾奉上一场沉浸式的视听盛宴。
国潮舞蹈《东方华流》,舞者们身着传统的马面裙,手持双节棍,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现代街舞的动感节奏完美结合,充满创意与激情,诠释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与情感共鸣。
《湾区是故乡》歌曲中的香海香江、花都一莞城,思的是魏晋遗韵、汉唐古风,悟的是故乡故人、家国情怀,反映了大湾区人民山水相连,人心相近的关系,寓意了“一国两制”无穷魅力。
由香港文化舞剧团,香港MW舞蹈剧场演员们共同演绎情景舞蹈《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现了一群香港年轻人回想起香港回归祖国后的巨大变化,充满了欣喜与感慨,抒发了对香港未来的美好憧憬。
创意杂技《你和我》、魔术表演《奇幻工作室》等,让观众们直呼奇幻,更大感震撼,现场高潮迭起。
现场观众表示,今年的展演扣人心弦,《万里长城永不倒》等歌曲脍炙人口,瞬间将记忆拉回上世纪80年代,而现场聆听《中国梦》等经典爱国歌曲,则令人热血沸腾,既领略了深港两地文艺的无穷魅力,更直观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第13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奖作品——《静听松风》此次也得以在现场展演。作为深港文化交流合作的结晶,该作品由罗湖区舞蹈家协会、香港舞蹈团和深圳市舞蹈家协会联合打造,其从元代画家倪璒的《六君子图》中撷取灵感,以武术的劲道结合身体的韵律,以武术结合舞蹈比拟六棵挺拔的树,以舞比画卓尔不群的六君子,表达“和而不同”的传统人文思想。
“小河弯弯向南流……”展演尾声,由深港两地舞蹈团合作的歌舞表演《东方之珠》更显深情款款,表达深港两地对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的美好祝愿的同时,亦展现出深港两地携手共进的深厚情谊、筑梦未来的合作信心。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共促深港文化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从梧桐山发源的深圳河,流经深圳、香港,入深圳湾、出伶仃洋,一路奔流到海,宛如一条弯弯的丝带,将深港两地居民的心紧紧相连。
深圳与香港,一衣带水、同根同源。近年来,深港文化双向奔赴,深港双城“共读”“共展”“共演”已成常态。
深圳舞剧《咏春》以舞会武,展示“非遗”创新演绎岭南文化之美;深港共创舞蹈《静听松风》,一举获得第十三届中国舞蹈领域最高奖“荷花奖”;合作推出广播剧《我的中国心》好评不断;“共读双城”深港系列阅读交流活动、深港澳青年文化交流周等,无不成为深港文化融合发展的生动诠释。
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副局长梁宏正在致辞中说,深圳和香港均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两地文化持续互相影响,艺术交流不断碰撞。希望借此文艺展演契机,加强两地文化交流,进一步丰富深港人民文化生活,促进民心相通,激发爱国热情。
深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相莱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无限,潜力无限,深港双城,未来无限。深圳将借此展演为契机,以文艺新担当新作为,携手香港书写大湾区文化事业发展新篇章,向世界展现双城融合、湾区发展的蓬勃朝气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深港两地共同举办本次文艺展演活动,对促进深港文化融合发展,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爱港精神,讲好“双城故事”具有重要意义。
罗湖与香港一河之隔,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济相融,是香港同胞社会认同度最高的城区。如今,每天经罗湖、文锦渡、莲塘三个口岸过关的人流量超20万,约占深圳全市的一半;常住罗湖的香港居民近4万,是深圳港人居住最集中的地区;在罗湖的港资企业超过7600家,是罗湖外资第一来源地,占比超过九成。
深港一家亲,融合大发展。同为连接深港的“桥头堡”,罗湖与香港北区将共同担负起推动深港融合发展的重要使命。
现场,罗湖区委书记范德繁表示,希望两地以文为媒,携手举办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出更高水平的文艺精品,打造湾区人文精神“新高地”。以文为介,携手推进基建交通“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以及深港人民“心联通”,在口岸基础设施改造、过境土地开发、便利跨境支付等方面开展更多务实合作。以文为桥,携手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在经贸合作、产业发展等领域深化合作。
“过去深港通力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未来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必将创造新的辉煌。”范德繁说。
签署交流合作协议 携手打造大湾区协同发展新典范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艺则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过去,《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一批文艺巨作,从罗湖发端,记录改革的心跳,引领时代之风气。当下,罗湖与香港新界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既是深港两地双向奔赴、深度交融发展趋势的生动体现,更将成为以文艺厚植爱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的真实写照。
当天活动现场,罗湖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新界社团联会签署了交流合作协议,并互赠非遗手工纪念品。
深圳方纪念品——《携手共进 筑梦未来》,是一幅源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聂氏麦秆画"。作为罗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以庆祝香港回归27周年为背景,运用麦秆剪贴的毛毛刺技艺,生动描绘了小鸟啼鸣、簕杜鹃和紫荆花环绕盛开的和谐共生美景,寓意着深港两地携手共进,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香港方纪念品——《龙腾呈瑞气 吉庆耀香江》,是由香港扎作业联会主席、著名扎作及非遗传承人冒卓祺师傅及其团队,历时一个月精心制作的彩扎作品。其运用扎(扎架)、扑(扑纸)、写(彩绘)、装(制嵌)等四道工序完成,将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的扎作技艺一一呈现。值得一提的是,冒卓祺师傅团队此次联同了几位年青新进扎作师,共同参与制作,以此象征香港回归祖国27年,世代同欢同庆。
紫荆花开正烂漫,簕杜鹃扬红如火。此次签约不仅是双方合作的新起点,更是深港两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里程碑。接下来,双方将整合深港文艺资源,进一步促进两地文化交流,创新深港交流合作模式,一起推动文化共同繁荣兴盛。
在推动与香港交流交往互惠互融方面,罗湖今年将继续办好深港交流品牌活动,如高标准举办“罗湖深港文化月”系列活动,推出“声生不息、光影再现”香港音乐影视文化周等,进一步彰显深港人文共情。
未来,罗湖区将继续努力推动深港合作向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不断迈进,进一步促进两地文化艺术交流交往,共创同演更多文艺精品,一齐书写更加璀璨的新篇章。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崔霞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