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逐影!深圳摄影师们用相机记录深中通道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4-07-01 20:5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架海上天路、升海上之岛、筑海底之隧……备受瞩目的深中通道已经通车。自项目开工以来,深圳的摄影家们深入建设一线,多方位、多角度留下深中通道建设过程中的珍贵影像。他们用心捕捉每一个精彩瞬间,通过影像的力量,向广大建设者致敬的同时,也生动展现出深中通道这一世纪工程的壮丽景象和人文故事。

摄影师童艳龙家在宝安,持续记录宝安的变迁和发展,拍摄深中通道也成为她热爱这片家园的一种表达。她从2020年7月开始拍摄,持续至今。“看着深中通道一点点变化到现在通车了,我内心无比自豪”,童艳龙告诉记者,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摄是2022年,下班后她临时起意,想通过无人机拍摄。“夕阳西下,无人机飞起时天空还是灰色的。没想到,下一瞬间天空就透出金色浓彩,把深中通道映照得如诗如画,让我至今难忘。”

童艳龙《湾区之光》

宝安区美术馆馆长王文舵一直用光用影用情怀创作去拍摄深中通道。谈及拍摄过程中难忘瞬间,他回忆道:“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周年时,深圳市摄影家协会组织摄影家24小时记录深圳,深中通道就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地点。我带着宝安区摄影家协会10多位同志进入了深中通道,近距离感受到工地24小时不间断的建设。”

王文舵《心心相印》 宝安区慰问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建设者

当时的情形历历在目。“我们看到建设者们夜以继日施工,他们在工作中体现出吃苦耐劳和奋斗精神,让我们很感动”,王文舵表示,他很幸运能够有机会见证并记录深中通道。“摄影家有一种责任和义务记录大时代与大场景。这也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生活的体现。”

“作为摄影师,能拍摄深中通道非常荣幸”,深圳摄影师龚新萍5年来持续拍摄深中通道,以专题摄影方式,通过个人独特的视角,把镜头对准建设者,拍摄了一批人文性浓厚的作品。她拍摄的《百年工程深中通道》入选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2021年获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最高个人成就“金路摄影师奖”;2024年她的《建设中的深中通道》个展作品入选第七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主展场专题邀请展。

龚新萍《施工人员在深中通道深中大桥桥段的斜拉施工道上工作》

在深中通道的专题拍摄中,她主要对西人工岛隧道与出口岛段,以及伶仃洋大桥(后更名为:深中大桥)桥段进行拍摄。她回忆起2021年拍摄施工人员在深中通道深中大桥桥段的斜拉施工道上工作场景。当时她顺着铁丝网爬到离桥面200多米高度去拍摄,非常紧张。她看到建设者们每天都是这样爬上去作业,一下子就被触动。“我希望记录普通建设工人的工作状态和施工细节,以此来展现伶仃洋上一万多名建设者直面风浪、挑战人类工程极限的奋斗图景。我通过摄影来致敬这群不平凡的劳动者们,记录了不起的深中通道。”

摄影在重大事件方面发挥着其文献记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通过深圳摄影师们内容丰富、细节生动、震撼人心的作品,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使人们切身体会深中通道划时代的意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匡彧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