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即将开始,什么专业好就业、什么专业有前途等问题也成为高考生和家长们关注的话题。基于丰富的大学生求职大数据,智联招聘和北京大学国发院研究团队联合发布《2024年大学生就业前景研判及高考志愿填报攻略》,从市场需求、就业趋势、薪酬等维度进行分析建议,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参考。
互联网、电子半导体等行业人才需求大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IT互联网、房地产、教培等“地基型”行业,仍然具有较高的人才吸纳能力,招聘需求占比较高。零售贸易等领域持续复苏,生物医药、新制造等新动能领域蓬勃发展,也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
具体看从事以上高需求行业的人才专业,医药制造、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等专业性较强的行业人才主要来自药学及电子信息类等对口专业。有志进入这两大行业发展的考生,可以选择就读对口专业,走“专精”发展道路。而互联网、计算机软件行业的从业人才专业主要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基础型计算机专业为IT互联网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行业/职业受关注
智联招聘《一季度人才市场热点快报》显示,酒店/餐饮等服务消费行业招聘职位数增速领跑,文旅市场“热辣滚烫”,相关人才需求快速释放。在新消费领域招聘动能释放的同时,新质生产力领域也竞速抢才,如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环保等。智联招聘《2023年新能源汽车人才发展报告》显示,去年新能源汽车供需双旺,技术岗热招趋势领先。这些行业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潜力行业”。此外,AI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以及企业ESG建设步伐的加快,使人工智能、运动健身、环境科学/环保等职业受到热议。
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主要来自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技术等对口技术类专业。可见,对口的技术类专业是拿到行业入场券的可靠“门票”。从事人工智能职业的人才,主要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机械工程等计算机类基础型专业,IT底层学科是迈向人工智能职业的通途。在运动健身职业中,人才多出自体育教育专业,其次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等体育学专业。而环境科学/环保职业的人才则主要毕业于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
头部名校对薪酬加持效果明显
数据显示,2024年,在“3年工作经验人才平均月薪TOP50高校”中,985共32所、211共15所、双一流2所、双非院校1所,985院校的“钱景”遥遥领先。分院校看,今年北京大学超过清华,成为毕业生薪资最高的院校,平均月薪18595元。而排在第11位的中国人民大学月薪12034元,比北大低6000余元,但比排名21位的华东理工大学(11329元月薪),仅高出700余元。可见,头部名校对薪酬有比较好的加持效果,但随着排名逐渐向后,学校间的收入差距在缩小。
从数据看,工学专业毕业生的收入较高,占据了3年工作经验人才平均月薪前50强专业中的41个席位,其次是理学和管理学,分别占据6个、3个席位,文学、法学、艺术学等文科类专业收入未能跻身前50名。医学专业的毕业生薪资不在前50名之列,并非“多金”专业。
今年,从薪酬榜前列的专业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收入水平最高,平均月薪8637元。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8116元平均月薪进入榜单前三。以往排名靠前的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跌出”前五,建筑专业更是没有上榜。可见,社会发展趋势也影响着各类专业的“钱景”,选择专业时仍需多方考量。
非双一流计算机碾压双一流一些专业
高考结束后,优先选择好学校的普通专业,还是普通学校的好专业,一直是很多家长和考生关心的话题。近年热度高涨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反映了家长们在“分数有限”情况下迫切需要这一问题解法。本报告以毕业5年后的“薪酬”为标准,研究人们认知内的好学校普通专业和好专业普通学校之间的对比。
因为计算机类专业长期处于薪酬榜头部,而生化环材类专业也因就业难、薪酬不高等原因被认为是“天坑专业”。因此北大国发院研究团队以双一流大学的生化环材类专业和非双一流大学的计算机类专业为例,分析了2019届毕业生工作5年后的薪酬,探究好学校普通专业和好专业普通学校选择难题。
研究发现,在同等级城市中,非双一流大学计算机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薪资,高于双一流大学“生化环材”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具体来看,在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工作的非双一流大学计算机类专业本科学生,毕业5年后的平均月薪为9590元;而双一流大学生化环材类专业本科毕业生为8419元,二者相差1171元。
总体来看,双一流学校“生化环材”类专业学生在本科毕业5年后,薪资明显低于非双一流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以此作为参考,毕业生如果为了找到薪酬更高的工作,在分数有限的情况下,选择好专业的优先级应大于好院校。
IT互联网、金融、教育领域是文科生就业主阵地
近年来,文科生就业情况不被看好,“张雪峰称文科都是服务业”一度冲上热搜,公众对这一结论争议很大。本次报告显示,IT互联网、金融、教育领域的文科人才较多。6.6%、3.5%文科人才从事IT互联网、教培行业,占比排在前两位,财务/审计/税务、银行等“与金钱打交道”的行业也是文科生就业的主阵地。
从职业看,从事财务、人事、行政等岗位的文科人才较多,分别占比16%、8.4%、6.1%。财务、人事岗跟工商管理类专业较为对口,行政岗对技能水平要求不高,而诉诸工作经验,也是文科生就业意向性强的职业。此外,销售顾问、客户服务、银行及金融服务等服务类型岗位,也吸纳了较多文科生就业。
可见,文科毕业生的就业行业较为多元,但服务类岗位的人才占比也较高,有意进入文科专业学习的考生可以通过学习数字化技能等方式,培养复合能力,拓宽就业范围,提高未来的求职竞争力。
智联招聘提醒,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跃迁,热门就业岗位和热门专业不断发生变化,过去容易就业的“好专业”,可能在几年后变成难以就业的专业。而随时代变迁,过去不太好就业的专业有可能变为“香饽饽”。学子在填报高考志愿、录取大学后,仍然需要密切关注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需求的变化,保持终身学习习惯。
(智联招聘供图)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闻坤
读特热榜
1“杨柳”逐渐远离,深圳市解除台风白色预警信号|持续关注
2北大法学院回应“易继明教授违规招生”:未发现网传我院教师有关情况
3读特热评|女子带4孩坐高铁该不该补票?别忙着站队,更该思考这一点
4《新闻联播》关注深圳: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激活高质量发展
5深圳分区暴雨黄色和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生效中
6温度记 | 早高峰雷雨相伴,深圳四预警齐发!台风“杨柳”继续携雨西行,未来天气……
7一想到深圳接下来的天气,我就……
8凭“气味”就能预判暴雨?刮大风不能开空调?这些台风天“冷知识”你需要知道→ | 下午茶
9“淘宝第一个程序员”离职,曾以26亿身家登上胡润富豪榜
10深圳“首店”+1!90秒出炉,PIZZERIA华南首店凭这口窑炉披萨实力“圈粉”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55
#45载圳青春#[个人] - [短视频] - [穿越古今!在深圳当“古人”有多爽?] 深圳的多元文化能装下所有热爱!💃🕺 古风控看这里👉甘坑古镇·二十四史书院一键开启“穿越模式”!穿汉服、品茶香、执书卷,在亭台楼阁间秒变文人雅士~谁说现代都市没有诗与远方?从潮流CBD到千年风雅,你的小众爱好,在这座城都能被好好安放😆
报家生活秀——记录身边的温馨日常!家里娃的萌趣瞬间、爸妈的生活智慧、毛孩子的搞笑名场面,随手一拍都是暖心好素材,个人赛等你来秀~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报家生活秀#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