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不忘支医人——记深圳大学总医院支医神经肾内科专家杨雯

2024-06-25 23:18
摘要

致敬!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有一位来自远方的守护者,她就是深圳大学总医院神经肾内科的专家——杨雯。这位“80后”的年轻女医生,不仅美丽大方,更是一位医术精湛、心怀大爱的白衣天使。

杨雯在神经肾内科讲课。

2023年4月10日,杨雯积极响应深圳大学总医院第二批粤桂“组团式”帮扶的号召,毅然前往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开展支医工作。她肩负着提升当地神经肾内科医疗技术水平的重任,担任了该院神经肾内科业务主任。在为期一年的支医时间里,杨雯把她的全部热情和专业知识倾注在工作中,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和尊敬;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点燃了整个科室比学赶超的热情。

融入群众,主动学习当地语言

杨雯抵达罗城县人民医院后,为了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及流程,她放弃休息时间,立即投身于工作之中。她与神经肾内科的医生们进行工作交接,涵盖病房、门诊、患者病例以及各类相关注意事项,并主动申请门诊排班。

杨雯参加罗城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医院——四把镇卫生院行政大查房。

“来到这里,最大的挑战是语言沟通。”杨雯回忆道。她首次接诊一位只会讲仫佬话的老人时,交流成了难题。幸运的是,门诊导诊护士及时为她翻译,化解了尴尬。此后,杨雯下决心学习当地语言,有时甚至通过肢体语言和患者进行交流。杨雯笑着说,这既是挑战也是一种学习。

除了日常门诊工作外,杨雯还经常到病房与患者进行交流。她认为,好的沟通不仅能了解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治疗也更有好处。这一年里,她不仅学会了一些当地语言,还掌握了“肢体辅助语言”这一特殊技能。

倾心帮扶,矢志不渝传医术

作为支医专家,杨雯深知传帮带的重要性。她竭尽所能,努力提升该科室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致力于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为此,她积极参与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坚持每月至少进行3次教学查房,通过言传身教,传授医疗知识和经验;针对发病率较高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急性肾衰、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进行重点查房和讲解,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在支医一年的时间内,杨雯在科室内开展了30余次各类学术讲座和培训,并在全院开展了4次金鸡山医学讲堂。

为提高住院病历质量及医疗诊治规范,杨雯坚持参加科室业务学习,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指导科室医生肾内科疾病临床思维,并将病历书写、查房制度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得科室的医疗工作水平显著提高。

“杨老师对病历书写要求十分严格,错别字、标点符号都得注意。”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李世娇表示:“通过一年的时间,我的病历书写规范了许多。医疗技术方面,特别是对慢性肾衰、急性肾衰、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等方面的治疗有了一定的进步。”

在支医的一年中,杨雯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病房和门诊工作,共计管理病房患者500余人、门诊患者800余人、会诊人数250余人。

急救患者,支医专家展真功

2023年10月17日凌晨4时许,该院接到“120”急救电话,患者梁某家属焦虑描述患者梁某的病情:全身抽搐、意识障碍、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抖动等症状。梁某被送至该院急诊科时,再次出现全身抽搐现象,急诊科医师给予了相应处置,进一步检查后转至重症医学科。病情缓解后,梁某于10月17日13时转至神经肾内科进行后续治疗。

杨雯作为该患者的主治医师,在科室主任的协助下,迅速组织团队对梁某的病情深入讨论,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经过精心治疗,被诊断为因癫痫病发作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梁某康复出院。

杨雯表示,癫痫持续状态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发作期间伴随强烈肌肉阵挛和葡萄糖及氧耗竭,引起机体代谢紊乱,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肌痛、肢无力、深色尿,常并发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对于此类病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同时要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梁某的成功救治只是杨雯一年支医工作的一个缩影。在该院期间,她将自己丰富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技术指导和治疗方案,极大地提升了神经肾内科的医疗技术及其科室管理水平。

时光匆匆,一年转瞬即逝,杨雯的支医之旅也到了尾声。“粤桂帮扶政策好,山乡不忘支医人。”杨雯用满腔热情和无私奉献,赢得了仫佬山乡群众的感激。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