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博士+”教育研究基地成立,首批32名青年博士成为兼职科研员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张铭 通讯员 朱艳 杨秀静 石伟 文/图
2024-06-25 19:44
收录于专题:罗湖要闻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6月25日,罗湖区“博士+”教育研究基地正式揭牌,并向由32位青年博士组成的基地首批成员颁发兼职科研员证书。

6月25日,罗湖区“博士+”教育研究基地正式揭牌,并向由32位青年博士组成的基地首批成员颁发兼职科研员证书。

记者了解到,罗湖区“博士+”教育研究基地的成立旨在推动罗湖教育科研创新和高端人才培育,进一步提升博士研究生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基地将紧密围绕罗湖教育发展“14104战略”,借助博士群体的科研优势、创新优势和榜样优势,推动区域教育的全面发展。

根据相关工作方案,基地四大核心任务包括:教学成果的提炼、培育与转化,旨在通过博士的智慧与努力,推动罗湖区更多成果在更高级别的评选中脱颖而出;深港融合教育与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团队促进两地教育交流;构建特色区本贯通课程体系,专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研究,推动区域教育智能化升级。其间,罗湖区将设置全方位支持与激励机制,包括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组织博士论坛、提供对外交流机会、纳入专家库并给予荣誉表彰等。

当天,全区32位45周岁以下的博士及其所在学校的书记校长参会。会上,来自翠园中学、罗湖外语学校、罗湖未来学校、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翠园实验学校等学校的博士及博士后代表分别做发言,展示并分享了罗湖区博士团队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前沿思考、实践探索。

编辑 刘春雨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张铭 通讯员 朱艳 杨秀静 石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