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今世界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即将开通。
超级工程宏大的历史叙事之外,是关于人、产业、期待等诸多动人故事。比如,有人为了一个人,等着一座桥,买了一辆车;有人为这座桥拍了6年照片积累了几百张照片;有人雄心勃勃跨江而来,寻找一个新的投资。
一桥飞架,不仅是打通珠江东西岸的“任督二脉”,也有万象纷呈的人间。《深中故事》栏目关注的,正是大湾之上、大桥之间,人的相互交错和因缘际会。
长桥卧波
2024年3月初的一个凌晨,深圳特区报的四位摄影记者从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的大尖锋山脚徒步爬上,他们此行的目的,是爬上大尖峰山顶,拍到四五十公里外的深圳和深中通道。
大尖峰顶是不少摄影人拍摄深中通道的胜地,不仅能够捕捉深中通道的日出之美,记录日落余晖,甚至可以远眺四五十公里外的深圳的摩天大楼,蓝天白云下的所有美好瞬间都能定格在镜头里。
中山本地的旅游博主山柏也多次在大尖峰拍摄,“太阳位于桥中央的最佳拍摄时间是每年的3月中旬和9月下旬到十月初之间。作为一名摄影师,我深感幸运能够亲眼见证并记录家乡和祖国的繁荣发展。”他说。
从大尖峰远眺拍摄,在摄影爱好者的镜头中,深中通道熠熠生辉,仿佛一条蛟龙盘踞在伶仃洋上,豪气万丈!
“当空气质量较好时,通过增加清晰度和去朦胧处理,可以清晰地勾勒出深圳摩天大楼的轮廓,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山柏说。
通过高倍望远镜,珠江东岸脊梁位置的宝安区的城区也可以一览无余。
珠江口东岸,是穗深港经济发展轴黄金走廊的重要节点,联系粤港的桥梁、辐射内地的重要通道,宝安就在这条通道的脊梁位置。宝安历史源远流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置宝安县建制,迄今已有1600多年。
甲岸村牌坊现在还保留为“隔岸村”
在这个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城区中,位于宝安新安街道的甲岸村和中山有着历史悠久的渊源。
甲岸村,原名“隔岸村”。600多年前,隔岸村的黄氏祖先从珠江西岸的香山府(今中山)东岸村,迁至珠江东岸的新安县开基立村,两地隔着珠江入海口相望。先祖为让后人谨记出处,遂把居住生息的村落定名为“隔岸”,意为“一水两岸”。后因广东白话“隔”与“甲”同音,村民把“隔岸”写成“甲岸”,一直沿用。
漫步在这里,历史底蕴与现代趣味并存。社区内,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的华光古庙,有500多年的历史,每年都会举办华光诞庆祝活动,承载着甲岸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村中遍布大榕树,树下坐着乘凉闲聊的居民。
甲岸村里还常常能看见“隔、甲”混用的各种标牌。“我们每年都回中山和黄氏宗亲相聚。我们念旧,本地居民活动习惯仍用旧村名‘隔岸’,社区所标用的马路、门牌等则用‘甲岸’。”社区居民黄先生说。
是啊,一水隔两岸,但隔不开两地的悠久历史,和对两地早日互通的期盼。
编辑 刘春雨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