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培育“大产业”,广东汕尾陆河加力打造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叶思敏 卜林松 文/图
2024-06-24 10:52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经济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做好汕尾市“土特产”文章,加快“土特产”和深加工产业发展,日前,汕尾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调研组到陆河县开展“土特产”专题调研,实地走访茶叶、青梅、油柑等产业相关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情况。广东省纵向帮扶陆河县工作队、汕尾市陆河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汕尾市陆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陆河县位于广东省汕尾市东北部,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合热带、亚热带作物的生长。青梅、茶叶、油柑为当地主导支柱产品,其还不断壮大培植蜜柚、葡萄、百香果、火龙果等经济作物,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陆河县充分发挥本地农业资源禀赋延伸产业链,按照“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优、做精优势特色产业”的思路,在青梅、油柑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茶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带动下,推动“土特产”长成“大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被誉为“中国青梅之乡”的陆河县,青梅种植面积达12万多亩,年产青梅2.5万吨,综合产值7亿元左右,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其先后成立有陆河青梅研究所、陆河青梅协会。2006年“陆河青梅”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9年开始创建陆河青梅产业园,2020年陆河县青梅获得省名特优新优势区,一夫田、清绿等企业青梅产品获得汕尾市名牌产品。

自陆河青梅产业园创建以后,以陆河国泰青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牵头实施主体,其他8家实施主体共建的实施主体,3家企业一跃成为青梅精深加工企业,大大缓解当地青梅销售难的问题。

在茶叶方面,陆河县茶叶产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3万亩,种植产区主要分布在南万、新田、上护等镇,包含白叶单丛、蜜兰香单丛茶、金萱、鸭屎香、大乌叶、黄金叶等多类品种。自成功创建2019年汕尾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其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规划“一带两心三区”,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有效促进陆河茶产业发展。

陆河县茶叶种植规模,从创建时的1.1万亩扩大到3万亩,产值由4080万元增加到2.4亿元,产业覆盖30个行政村,从业农民超过1000户增收1000万元。2020年,陆河乌盾山茶业科研发展有限公司和陆河县果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单丛茶获得“粤字号”产品。2021年“陆河单丛”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1年汕尾市万鼎茶业科研发展有限公司的“万鼎单丛茶”获得全国绿色食品认证。

陆河县油柑种植历史也十分悠久,长达400多年,目前其油柑种植面积约6.1万亩,主要分布在河口、上护2个镇,主要品种是农甜一号。全县总产量1.28万吨,产值3亿元,面积和产量位于广东省前列,是汕尾市乃至广东省油柑的发源地。河口镇建成优质油柑生产示范区,拥有无公害1900亩,年产70万斤,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油柑标准化示范区”。

2022年起,其创建省级油柑产业园,总投资1.93亿元,预计产业园建成后,油柑主导产业一二三产业总产值为10.50亿元,二三产业产值占产业综合产值的比重超过60%。当前,油柑种植加工技术集成、农业信息化等领域应用实现重大突破,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至少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入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以上,辐射带动农户数量达7000户,直接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达3000元。

近年来,陆河县还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引进环海农牧、天种两家过亿元畜牧养殖企业,以及拥有蛋鸡、肉牛、肉驴等多种畜牧板块,畜牧业呈蓬勃发展趋势。其中,陆河县超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个以肉牛品种繁育、养殖、销售为主的肉牛养殖企业,拥有718亩的肉牛养殖基地,目前存栏620头,2023年出栏约1000头,直接与屠宰场和品牌火锅连锁店建立合作关系,并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产品销售。

此外,记者了解到,陆河县新意源种养专业合作社是一家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办事处对口帮扶的蛋鸡专业养殖合作社,获得深圳农场“圳品”认证。其现有占地120余亩,总饲养蛋鸡达6万羽,日生产鲜鸡蛋40000枚左右,年产量达到100万斤,已经推出“新意源绿壳鸡蛋”“新意源粉壳鸡蛋”“新意源沉香鸡蛋”等系列产品。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叶思敏 卜林松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