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研学游火爆,是教育还是生意?深圳市消委会:准入门槛低,亟待行业整顿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赞
2024-06-20 20:1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暑期来临,研学旅行已然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以各类名义的研学旅行层出不穷,而随之出现的市场乱象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6月20日,深圳市消委会联合福田区消委会召开研学旅行消费监督新闻发布会,公布研学旅行的消费监督情况。

研学旅行产品与传统的旅行产品不同,其以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内容重在“研”和“学”。市消委会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存在部分经营者资质不全,安排的随队人员缺乏相应的资质能力,随意更改出行计划,虚假宣传问题严重,导致部分研学旅行产品中出现“游而不学”或“学而不游”,以及研学体验质价不符的情况。

“我很支持研学旅游这种教育方式,但现实总让人不太满意。”已经给孩子报过3个研学团的朱女士表示,孩子学不到知识,货不对板,安全也难以保障,“还不如和家人出去旅游。”

根据国家相关意见,研学旅行活动的承办方应为研学旅行活动配置一名项目组长,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安全员、一名研学导师、一名导游人员。市消委会表示,在履行服务时,研学旅行的承办方未提供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所要求的服务质量的行为,涉嫌构成违约,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承担违约责任。

此外,部分经营者的退改政策还设置类似“全款40%、60%、100%的违约金”。市消委会指出,这属于格式条款限制,排除了消费者在合理时间内退款或改期的合法权益,加重了消费者的消费成本,涉嫌属于不公平、不合理的霸王条款,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市消委会表示,消费者在选择研学旅行产品时应理性消费,通过正规渠道选择研学机构,提前确认资质,警惕虚假宣传,避免遭遇质价不符,掉入“伪研学游”陷阱;签订合同时,注意合同条款是否写明研学线路、费用明细等具体事项。此外,研学旅行的乱象也需要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介入和整治,推动政策规范的落地,提升行业准入门槛,防止一些无资质的研学游组织机构混入其中。

(图片由深圳市消委会提供)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桂桐 三审 唐光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赞)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