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晚,深圳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深理工”)举行了2024本科招生首场直播会,介绍了深理工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专业建设等情况,同时回答了学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分数线、就业、专业分流等问题。
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主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创院院长樊建平介绍了深理工未来六个学科发展方向,分别是深脑、深智、深空、深海、深地和生命。基于这六大发展方向,深理工已完善建设了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算力微电子学院。
对于招生规模,樊建平透露,计划2024年在广东省内招收本科生,首年招生规模120人。“深理工培养学生的核心是好奇心和想象力,着重培养人的创造力,把创造力弱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他表示,深理工目前已组建了一支国际化教师队伍,全职海内外院士达14人,专任教师超280人。“280名教师面对120名学生,可以说首年的师生比是‘倒挂’的。”
樊建平介绍深理工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
据樊建平介绍,深理工首届本科招生,对于广东省内物理前6000名的学生将保障进入院士班,由全职院士任导师,本科期间至少1次受资助境外交流。与此同时,首届毕业生满足基本条件,可由学校联系校办企业或合作企业安排就业事宜。
广东省内物理前6000名的学生将进入院士班。
在直播会评论区,家长和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招生分数线。深理工招生处处长侯玉帮介绍,由于是第一年本科招生,没有往年的分数线可参考,从大数据统计上来看,鼓励理科物理类18000名以内的学生报考。
对于“包就业”问题,侯玉帮表示,深理工有许多孵化企业和合作企业,这些企业愿意支持深理工的发展,也非常欢迎深理工的学子参与企业建设。“我们的理念是‘包就业,就好业,高新科技就业,高质量就业’,所以就业问题大家不用担心。”
据悉,深理工招收的首届本科生,将统一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招生,学生入学一年后再选择专业,首批设置了神经科学、生物技术、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6个普通本科专业。
有学生和家长提问,入学一年后如果被分流到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对此,侯玉帮表示,大一结束时自由选择专业,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就算只有一个学生选也会开课,因此不存在会被分流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或者家长所说的冷门的专业。”
编辑 薛锦瑜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