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比亚迪造车梦开始的地方。
近日,比亚迪在西安发布了第五代DM技术,重新定义了插混技术天花板。这项技术不但开创了油耗2时代,且让综合续航里程达到了2100km,这意味着一年只需加五次油,就可以满足普通家庭一年的基本用车需求了。放眼全球,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全球主要混合动力汽车制造商的最高续航里程通常略高于1094公里。正如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在发布会所说:“世界最先进的插混技术都在中国!全球插混已经进入中国时刻!”
技术迭代焕新 突破插混油耗天花板
时间回到2003年,彼时,比亚迪刚刚收购秦川汽车,并由此正式进入了汽车行业。直到2008年,搭载着第一代DM技术的比亚迪F3DM在西安下线,其百公里的亏电油耗在10.7L,发动机热效率为34%;2013年,第二代DM技术秦DM问世,百公里亏电油耗便只有5.9L,发动机热效率为35%;2018年秦ProDM搭载了第三代DM技术,百公里亏电油耗降至4.3L,发动机热效率为35%;到了2021年,第四代DM技术搭载在了秦PLUS DM-i上,百公里亏电油耗仅3.8L,发动机热效率极速提升至43.04%。
跨越16载,从10.7L到如今的2.9L,从34%到46.06%,背后是比亚迪持续长期的技术投入。据王传福在发布会上表示,比亚迪插电混动所需要的发动机、电池、电机、电控全都是自主研发生产,累计研发费用投入达1400亿元。“用大家的话说,比亚迪除了轮胎和玻璃,其他都是自己造的。”
事实上,插电混动拥有更先进的技术结构,也意味着相对高的研发门槛和相对长的研发周期,因此,插电混动需要车企有更多的研发投入。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创新就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王传福表示,2004年,比亚迪造出了首款纯电动概念车,并在北京车展亮相,虽然当时并不受关注,但它意味着比亚迪在中国大地种下了全球插混第一的种子。“如今,世界最先进的插混技术都在中国,全球插混已经进入中国时刻!”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2023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所说“插混车纯电里程越来越长,可以满足城市纯电代步、长途油电混合的需求。插电混动汽车在突破燃油车主流地位、抢占家用主流 A 级市场中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渗透率双破50% 产业生态逐步重塑
再看整个汽车行业,4月上半月,中国新能源车的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50%;而根据乘联会最新发布的数据,2024年5月第三周(13日-19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达16.8万辆,新能源终端上险渗透率首次突破50%,达到50.2%。这意味着,无论是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还是新能源汽车终端上险渗透率,都已经突破50%。
拉长轴线看,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用了10年才突破1%;从2016年到2019年仅仅3年多时间,渗透率提升到了5%,且在2020年,中国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而现如今,这个目标已经实现,并且比计划整整提升了11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
再看深圳,截至2023年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97.1万辆,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67.9%。
新能源车的快速推广得益于充电技术设施的逐渐完备。去年6月29日,深圳宣布启动“超充之城”建设,积极应用超充技术,推广超充设施,快速布局超充站点建设。到今年3月下旬,深圳超充站、充电枪数量超过加油站、加油枪数量,截至5月17日,深圳累计建成超充站378座。如今,一张遍布全城的超充服务网络已然浮现。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看来,超充不仅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快速增长的关键一环,更是推动产业迭代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它一头连接着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另一头连接着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数字能源的融合又将孕育出消费、生产模式创新的无限可能。“因此,超充不仅仅解决消费端的充电需求,而且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能源互联网、数字能源技术等相关产业新一轮技术迭代的重要突破口”。
(受访者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闻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