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和深圳最早的建成区,在推进深圳教育发展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罗湖教育是深圳教育的根与脉”,罗湖曾先后被评为广东首批“教育强区”、“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和“全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
▲翠园中学首届田径运动会(摄于1985年)
回顾往昔峥嵘岁月
他们这样说
罗湖教育的开路先锋、知名校长衷敬高:“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全国名校长杜小宜:“这是能让教育人梦想成真的地方。”
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罗湖教育是深圳教育的根与脉。”
罗湖区成立于1979年3月,作为深圳改革开放最早的窗口城区,毗邻香港,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也是深圳教育积淀深厚的“教育强区”。
当年全国各地很多精英人才在罗湖创业和就业,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有更高、更新的要求。罗湖从全国招聘了一批优秀师资,为罗湖教育的高起点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01
现已离开罗湖10年的衷敬高,谈到他在罗湖工作的17年,他称“永生难忘”,并形容“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当年的衷敬高
他曾担任全国首个国有民办学校——深圳市明珠学校的校长,在他任期内的短短两年零10个月,罗湖这所学校从濒临倒闭跃升为全国国有民办学校的样板。2000年—2007年,他就任翠园中学校长的7年间,将翠园中学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深圳起步于罗湖,深圳教育最早发展的高地在罗湖,当时罗湖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可以说是高起点起步。我有幸参与其中,那时条件差,但大家拧成一股绳,有热情有干劲,这些记忆让人魂牵梦绕。”衷敬高现为深圳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深圳实验学校校长,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是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
▲当年,衷敬高陪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考察学校
02
1987年投身罗湖教育的杜小宜没有想到多年后她成了广东省英语特级教师,全国名校长,并破了罗湖连续19年扎根一所学校担任校长的先例。
▲杜小宜和学生愉快交流
“罗湖是可以让你梦想成真的地方”
她表示,当年她从笋岗小学、滨河小学、燕贻小学(现红桂小学)一路走来遇到了很好的校长,包括恩师张希怀,他们思想开放包容,鼓励老师自主成长。当年的她带领学生学英语时又唱又演,首创“情境教学法”,领悟到“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取得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老校长们的支持和鼓励。
后来,她掌舵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使这所与特区同步成长的老校持续闪耀着名校的光芒。“罗湖教育工作者做事扎实,默默耕耘。”这是她对罗湖教育工作者的印象。
03
老校长皮爱民2018年3月从笋岗中学校长的岗位退休,从1991年他来到罗湖,担任校长职务20年。
▲皮爱民(左四)在笋岗中学任职时留影
他肯定罗湖曾经为深圳培养了一批优秀学子,毕业后留在深圳的他们如今已成长为深圳这座城市的中坚力量。“不可否认,罗湖教育曾为深圳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皮爱民2008年被评为深圳市十佳校长、是首批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时至今日,一代代罗湖教育工作者仍旧不忘初心,一直在坚守遵循教育的规律扎实前行。历史上,罗湖开创了多个深圳第一,罗湖率先创新探索双语教学、家校合作、信息技术(无纸化办公)等。
双语教学
上世纪90年代初,罗湖区领导提出要把罗湖教育打造成罗湖区的一个品牌。罗湖教育开始放眼世界和未来,开始酝酿“双语教学”。1992年,罗湖区已开始双语教学设点尝试。1993年,开设了强化班。1994年9月,翠竹和螺岭两所小学正式开始双语教学实验,罗湖区成为全国最早的双语教学实验地区之一。罗湖的双语教学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跨学科综合活动”模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双语教学之路。
专家们认为,罗湖双语教学行动早、起点高、特色浓、以点带面、连续跟进,体现了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方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方面,罗湖区成立了深圳首个区级家委会联盟,旨在实行全区中小学家委会资源共享,推进家委会资源合理流动的联盟,成为罗湖区开门办学、家校合作的又一创新探索。
区级家委联盟的成立有助于实现校级家长资源的共享,丰富和创新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形式,向现代学校制度迈进了一大步。
罗湖有不少老校,它们也是罗湖教育发展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1920年建校的水库小学今年迎来了百年诞辰,历史上它经历了从农村走向城市、从传统走向现代化、从普及到优质的三大转变。
▲历史上的水库小学
靖轩小学、红桂小学也携手走过了91年的风雨历程。梧桐小学今年也有88年的历史了。伴着一路风雨,他们与罗湖教育共同成长,历久弥新。
罗湖的名校令人向往,原来的“市三小”现更名为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
原来的“市二中”现更名为翠园中学
▲翠园中学1992年时的场景
它们都已成长为罗湖区响当当的名校,在罗湖教育历史长河中,发挥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新机遇新挑战
罗湖教育再出发
罗湖教育底蕴深厚,历史辉煌。随着深圳的发展,作为老城区的罗湖受地理位置、人口增长等因素限制,遇到了发展的瓶颈,罗湖教育工作者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深圳孺子牛”精神,吹响了“罗湖教改”的号角,重新整装出发。
2018年6月,《罗湖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8-2020年)》发布,“罗湖教改”聚焦资源配置、队伍建设、体制机制、育人模式和家庭教育5大供给侧改革,25个项目,推动100项具体工作,举全区之力,打造第四张罗湖名片。“罗湖教改”是罗湖继旧改、棚改、医改之后的又一项区级重点改革。
经过两年多的实施
“罗湖教改”成果初现
组建了深圳市翠园教育集团等6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和罗湖区清秀幼教集团等3个幼教集团,大阅读、大创客、大体育、大艺术、英语文化节等“五大行动”蓬勃开展。引进了李春娥等一批高层次教育人才;
“罗湖教改”获评全国“第六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优胜奖(第一名),受邀参展第四届中国教博会。“罗湖教改”成果受全国关注。
目前,进入“示范引领”阶段的“罗湖教改”,让罗湖教育“脱胎换骨”。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发展、“一校一特色”成效显著。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课程改革扎实推进,学位供给保障有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厚积薄发的罗湖教育,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新机遇。在创建“精品教育”的过程中,罗湖教育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来源:新时代新罗湖)
编辑 彭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