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球征集‘东莞记忆’”项目正式启动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莞文广 文/图
2024-06-08 12:5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传承莞邑文脉,弘扬中华文明。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东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启动“面向全球征集‘东莞记忆’”项目,寻找东莞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历史记忆,文物藏品日后将被收藏到正在建设的东莞博物馆新馆,以传承莞邑文脉,弘扬中华文明。

“面向全球征集‘东莞记忆’”项目为期两年半,从发布之日起,持续到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开馆。通过多方借力,在全球视野下,在东莞、广东、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征集东莞的历史见证物,主要包括四个方向。

一是征集全球化进程中的东莞记忆。东莞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深度参与全球化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独特魅力。项目将在全球范围内挖掘东莞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形成的代表性实物,如艺术品、文献、手稿、照片、图书、影像资料、档案、口述史、证章、牌匾、票据等。

二是征集莞籍华人华侨系列藏品。东莞是广东著名侨乡,华侨文化丰富,很早便有先民离开故土参与海外交流和移民活动,分布在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勤劳勇敢、诚信友善,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为住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三是征集莞籍名人名家系列藏品。东莞自宋元以来名人辈出,尤以明清为盛,至近现代更是人才济济,涌现近两百余名莞籍名人名家。古有著名文学家陈琏、史学家陈建、哲学家林光、爱国将领袁崇焕等;近现代则有抗日名将蒋光鼐、法学家王宠惠、古文字学家容庚,以及著名土壤学家、农业教育家邓植仪,中国科学院院士、激光专家邓锡铭等。各历史时期的东莞名人在其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在岭南乃至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四是深耕东莞地方历史系列藏品。东莞有5000多年文明史、近1700年建置史、近1270年建城史,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秦汉以来,借助毗邻广州、扼守珠江出海口的地理区位优势,东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航道上的重要节点;东莞还是岭南海盐生产中心和海防重镇,商贸发达、文化兴盛。

东莞市博物馆现有藏品21637件/套,计35493件,其中珍贵文物2046件(一级文物34件,二级文物212件,三级文物1800件),含书画、陶瓷、玉器、杂项、近现代文物等11个门类,尤以出土文物、岭南画派系列藏品、莞籍名人名家系列藏品及故宫调拨文物最具特色。

据介绍,对于全球征集而来的“东莞记忆”藏品,东莞市博物馆将从修复保护、系统研究、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等四个方面进行使用。一是按照藏品征集管理相关办法,妥善做好藏品的保管、整理、修复保护等工作,最大化延长其寿命。二是系统开展藏品研究,按照“全球化进程中的东莞记忆专题”、“莞籍名人名家专题”、“华人华侨专题”、“东莞地方历史专题”四个系列,深挖重点藏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等。三是将藏品用于新馆展陈,讲好东莞故事,发挥藏品的社会文化效益。四是围绕重点藏品及征集故事,尤其聚焦莞籍华人华侨、名人名家等系列故事,通过微纪录片、专题专版和文创产品等形式,向海内外广泛传播,弘扬共建、共有、共享“东莞记忆”的理念。

编辑 秦天 审读 匡彧 二审 王雯 三审 林捷兴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莞文广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