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观音山杯·生态文学奖颁奖活动在东莞观音山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郭景祎 文/图
2024-06-07 00:2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6月5日适逢世界环境日,首届观音山杯·生态文学奖颁奖活动在东莞观音山举行。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任李晓东,生态环境部原新闻发言人、宣传教育司原司长刘友宾等嘉宾出席活动,并为获奖嘉宾颁奖。

随后,领导嘉宾及获奖嘉宾一行,走进观音山,饱览漫山自然风光,感受独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并在观音山文林种下生态文学“希望树”。当天下午,还举行了以“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学担当”为主题的研讨会,40多位知名生态作家围绕生态文学创作与创新,展开深入的交流探讨。

创设大奖向生态文学致敬

首届观音山杯·生态文学奖颁奖仪式吸引了来自内蒙古、陕西、山东等全国各地的获奖嘉宾,更有从马来西亚赶来的获奖嘉宾,齐聚观音山,共襄生态文学盛会。

著名散文家梁衡以散文《树梢上的中国》获得了首届观音山杯·生态文学奖一等奖,他表示:“今天能领到这项一等奖,我感到很荣幸,也感到很意外。感谢观音山创设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今天大家聚在一起做一件利于生态环境发展的大事,非常有意义。观音山,开了一个好头。”

颁奖仪式结束后,嘉宾们及生态作家们集体游览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雨后的观音山,层峦叠翠,云雾缭绕,空气清新,一派生机盎然。作家们一路游览,分别到观音山城门楼、见龙景点、山顶感恩广场等特色景点区域参观打卡,大家纷纷为观音山的生态建设和人文沉淀,大加赞赏。

在观音山游览过程中,体验观音山状元文化、感受观音山自然生态风光之余,作家们在观音山文林,参加植树活动。现场,作家们挥锹、培土、植树、浇水、挂牌,乐此不疲。作家们纷纷表示,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观音山植树,非常契合活动主题,也很有意义。今天种下了生态文学“希望树”,希望这些树如同观音山杯·生态文学奖一样,茁壮成长,硕果累累。

以生态文学担当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6月5日下午,嘉宾们及生态作家们共同参加了主题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学担当”的研讨会。研讨会现场,与会嘉宾纷纷结合各自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思考,以及生态文学创作发展,展开了分享互动,研讨交流。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原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著名散文家梁衡结合其创作的生态文学作品《树梢上的中国》,谈了他对研究树和文学的关系,介绍了人文森林学的概念。他认为,树作为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生态的功能,更有人文的意义。他现场分享了,走访、采写了各地的名树、大树、怪树的有趣经历。他表示,一棵树,可能见证了一段历史演变,也可能见证了名人故事,可谓是树“说”历史。

叶辛结合对古茶树的保护与开发,谈了生态建设与发展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我们应该从文学中汲取保护生态的力量,并将生态保护的意识传承下去。

李晓东对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与意义表示肯定,他表示:“文学与担当相互联系,是文学史上的第一次,第一个担当,是观音山举办生态文学论坛的担当。第二个担当是观音山对于生态建生的担当,25年来把观音山从一座荒山变成了一座具有文化底蕴的生态文明景区。第三个担当是观音山对生态文学的担当,多年来观音山一直深耕生态文学,举办多次生态文学活动,鼓励广大作家把自己对生态的热爱和理解用文学的形式表达出来,第四个担当是观音山对本次活动的担当,早在两年前,观音山生态文学基地顺利挂牌,在各位不断努力下,克服曲折困难,终于迎来了今天的首届‘观音山杯’生态文学的颁奖,这四个担当的精神体现了观音山对生态文学的热爱,是生态文学的核心力量。”

刘友宾结合其多年从事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工作经历,做了精彩分享。他表示,中国生态文学的萌芽,可追溯至古人笔下的山水诗篇,但那时它只是作为文学的一种点缀。直到工业文明时期,生态文学才真正走入公众视野。近年来,我国生态文学发展势头强劲,它不仅是讲述中国环保故事的重要载体,更在建设生态文明中担当起重要角色。文学与生态相互滋养、共生共荣,展望未来,它们必将携手前行,为保护和建设中国的自然生态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散文海外版》主编王燕对生态文学发表了见解:她认为关注自然,爱护自然不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文学导向。每个人无论是书写者,还是普通老百姓,对自然的关注是义不容辞的,我们从文学角度呼吁或呼唤,更多的写作者来关怀。我们对自然文学写作,首先对生活和自然要热爱,我们才有担当和责任。通过我们的书写去影响更多的人,来关注生态文学建设。

编辑 秦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郭景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