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抢救在福州市的羽毛球馆内上演:一名50多岁的男子在打球时突然心脏骤停,失去意识。
幸运的是,熟悉心肺复苏及AED使用的平安人寿福建分公司代理人林巧丽,恰好在此锻炼,她迅速展开心肺复苏抢救行动,并冷静指引球友取得最近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对患者进行除颤,最终使患者恢复了自主心跳,为后续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当天晚上7:50左右,刚抵达羽毛球场准备锻炼的林巧丽发现,羽毛球馆内不似往常,人们聚在一处,异常的氛围令林巧丽心中警铃大作:有人出事了!
果不其然,跑到人群聚集处,林巧丽看到一名男子脸色苍白、双眼紧闭,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她迅速上前蹲在患者身边,通过旁人口述结合对患者呼吸及意识的判断了解情况。患者为心脏骤停,现场已有两名具医学背景的球友进行过几轮胸外按压,但患者仍未恢复,情况十分危急。林巧丽一边加入胸外按压确保患者血液循环得以维持,一边飞快在脑海中回忆附近是否有AED,这对于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至关重要。
幸运的是,不久前她正好因筹办公益急救讲座拜访过旁边的大楼,当时她就注意到一楼大堂有AED设备。“快!用跑的!就在隔壁大厦一楼有AED !”
2分钟内,在林巧丽的引导下,两名球友取回AED,林巧丽迅速而准确地按照操作指南进行除颤。一次除颤后,患者的心跳逐渐恢复,呼吸也变得平稳起来。不久后,救护车赶到现场,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目前患者已脱离生命危险,正在接受康复治疗。
事后,被问及大部分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不一定敢上去,为什么她没有丝毫犹豫就上去了?林巧丽说:“真的遇到这种事情根本没时间思考权衡利弊的。这也是我第一次‘院外急救’。遇到了,就去做,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那是一条人命啊!我当天上午刚结束了一场急救培训,衣服都没来得及换下来,晚上就碰上了这个事情。所有流程、关键点我都烂熟于心,那样危急的情况下才能冷静操作。”
在事情平息后,见识过林巧丽的专业急救操作之后,她的球友们还主动和她约时间学习急救知识。
加入平安前,林巧丽曾是一名资深医疗工作者,她在医院担任产科助产士长达6年,2020年以优才的身份加入平安人寿福建分公司开启新的职业生涯。
多年从医经历令她深感全民急救知识普及迫在眉睫。她说:“我在医院见过非常多,心脏骤停送到医院救活的概率极低,有的即使抢救回来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在医院每天都很忙于治病救人,却鲜少有机会去做急救技能的普及。
2020年,平安守护者行动心肺复苏项目落地福建,林巧丽迅速响应,并取得AHA美国心脏协会认证的国际救护员资格。2023年,林巧丽再次通过培训考核晋升为守护者三星种子讲师(由深圳安全义工联认证并直接管理),肩负着为平安守护者行动计划培养更多守护者的重任。
2021年起,她自发面向社会公众组织公益急救技能公益讲座,每年坚持举办5-10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急救知识普及给更多人。她的讲座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深受欢迎和好评。
在她的学员当中,最小的才6岁。林巧丽表示:“这个技能掌握了是能救人的,急救技能一定是不分年龄层都要学习的。”
除了学习急救知识,了解如何查找、使用AED设备也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之一。AED也被称为“傻瓜式救命神器”,它可以自动分析特定心律失常并施以电击除颤,是非专业人员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有力武器。
也许就是平时一个下意识的习惯,就可以挽救一个生命,一个家庭。林巧丽说:“平时外出时,我们应该多留意AED的位置,在火车站、机场、地铁站、商场等各个公共场所都有,外形类似于消防装置,上面标有明显的字样“自动体外除颤仪器”。同时配合微信小程序“救命地图”也能快速查找、添加AED位置。”
“平安守护者行动”是中国平安于2019年10月发起的志愿服务品牌,旨在充分利用自身在安全、金融、医疗、科技等领域的资源优势,围绕防灾减灾、防范金融诈骗、健康知识普及和义诊等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
近年来,平安人寿联合安全义工联开展“平安守护者行动”培训计划,它以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脏拯救课程为基础,参与者将进行专业急救理论知识学习及实操演练,掌握5大类专业理论救护知识、7项场景化模拟人救护实操,并通过考试获得具有国际认证的AHA救护员证书。截至2023年,平安人寿已累计培养超4000名具备专业安全急救能力的平安守护者,2024年预计将有1100名守护者顺利“毕业”。
正值毕业季,平安守护者行动的“毕业生”们也将从课堂走向社会,履行公益科普使命,走进社区,积极普及急救安全知识,开展急救知识安全宣教活动,为有需要的社区居民及家庭提供精准化的服务,持续为公益输出力量,守护千万家庭的平安。
编辑 梁晶晶 二审 吴德群 三审 吴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