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上重点项目按下建设加速键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肖凯 杨龙
2024-06-06 11:5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6月5日凌晨3时,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所属的番禺油田群海域,重约3500吨的番禺11-12平台导管架顺利完成吊装下水,继番禺10-1平台导管架完成海上安装后“接力”开启海上作业,按下建设“加速键”。

番禺11-12平台导管架顺利完成吊装下水。

番禺油田群联合开发项目作为深圳市2024年第二季度集中启动的重点项目之一,是深圳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包括新建两座智能化海上无人采油平台——番禺10-1平台和番禺11-12平台。两座平台位于深圳东南约200公里海域,相距约25公里,同时设计、建造,共享安装资源,投产后将形成遥相辉映的智能“双子星”开发格局,推动番禺油田群智能化升级。

据项目经理栗振宁介绍,两座平台按照智能化、无人化、数字化标准设计,平台重量仅为常规平台的三分之一,设备数量仅为有人平台的五分之一,大量采用了智能阀门、仪表、控制系统等新型设备,可实现远程操作及台风模式无人化生产,进一步丰富了海上油气田经济高效开采技术体系。

此次安装的两座导管架相当于海上平台的“基座”,均为4腿8裙装固定式导管架,也是目前百米水深油气田最常用的开发装备,导管架高度分别为117米和127米,采用大型浮吊船吊装下水,相比于滑移下水,具有经济性好、效率高等优点,同时也对安装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导管架在每条桩腿上都提前安装了定位基板,并张贴测量贴片,在安装过程中方便测量人员进行方位校准和偏移测距,就如同给导管架安装上了定位雷达接受装置,通过两种测量方式实时采集导管架位置数据,确保导管架坐底误差在厘米级”,番禺油田群联合开发项目组安装经理胡博生介绍。

高效的海上安装作业离不开导管架的精度控制,该项目在国内首次采用非滑道卧式建造技术,相对于传统模式,它具有不需要滑移拖拉设备、总装垫墩预制量少、抬梁可重复利用、装船更高效等优点,为把控井口尺寸及结构不均匀沉降风险,项目团队在导管架周围建立三维坐标控制网,定期检查控制点坐标,对偏差点进行实时修正,导管架建造精度达到毫米级。

番禺11-12平台导管架顺利完成吊装下水。

据悉,两座平台即将“上岗”的番禺油田是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开发最早的油田之一,投产20年来,番禺油田群累计生产原油5200万吨,创造工业总产值超1800亿元,近两年,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依托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先后推动4座无人平台建设,大大降低投资成本,类似番禺11-12油田等经济效益低的边际油田得以开发,油气年产量连续两年稳产2000万吨以上,为保障能源安全及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图源: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

编辑 刘彦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桂桐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肖凯 杨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