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中国深创国际赛:七年历程里的传奇故事

晶报记者 李海若 摄影 受访者供图
2024-06-04 07:30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办赛七年间,来深企业落户龙岗何以占比过半

双创由“众”而积厚成势,因“创”而破茧成蝶。

前段时间,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第七届国际赛落下帷幕。记者了解到,赛事创办以来的七年间深圳市落户近60家企业,其中龙岗占比超过50%,累计落户有31家。为何超半数企业选择落户龙岗?它们发展如何?近日记者走访部分落户企业,一探究竟。我们想看看,创业者们的梦想如何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看看深圳如何成为引进聚集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的磁场……

获英女王赞誉“这就是未来”

在宝龙社区智慧家园的21楼,记者见到了华力创科学(深圳)有限公司的产品经理鱼晨博士。公司墙壁上用醒目的黑字写着公司的使命:“用力赋能产业,用力创造价值。” 作为一家提供力技术服务的企业,这一个“力”字,可谓双关。

▲华力创科学(深圳)有限公司的产品经理鱼晨博士

2019年,在鱼晨的导师刘宏斌教授带领下,团队在英国伦敦赛区报名参加第三届深创赛国际赛,最终获得人工智能专业赛二等奖。当年,公司在龙岗注册并落户在智慧家园。“落户的同时,我们享受了市区各级的人才补贴、租金补贴,对我们初创企业真是很大的帮助。”鱼晨说。

从科研技术到商业化之路,这段路创业者们摸索了好几年。“起初几年,我们没太想明白,可能创业者都会有这样的情况,会有一种心理,手里有把锤子,看到哪颗钉子都想往下砸……”鱼晨笑着说。

“经过了四年多的发展,反复思考并做了多次减法之后,我们现在专注于力觉传感器上。”鱼晨讲道,当地政府对初创型企业有很多引导,除了赛事,还会举办洽谈会,涉及到上下游供应链等等。如果公司不在深圳龙岗落地,可能到现在还没想明白。

已知世界范围内最小,指尖六维力传感器

他介绍说,公司的核心技术基础是国际首创且独创的光基多维力觉传感原理。这是创始人刘宏斌教授带领的触觉团队,历经十余年潜心研究的成果,通过使用非激光光源测量纳米级别材料形变,实现了力觉精准测量。这一技术突破力传感器在尺寸、结构上的极限,突破了动/静态力觉传感之间的技术鸿沟;还突破了力传感器量产一致性及量产成本的极限。

鱼晨忆起2019年准备参加深创国际赛之时,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到伦敦国王学院的团队实验室倾听了这一技术的介绍,“当时女王说,‘这就是未来。’”

“世界上最小的力传感器,只有我们能做出来。”鱼晨自豪地说。我们已经给各大人形机器厂家送样测试,还能应用到医疗器械手术钳上……“挺有成就感的。”

他举例说,通常做腹腔镜手术,医生的手与患者之间会用一个长杆拿着钳子去探测。“我们的产品可以安装在钳子上,把医生的手感延伸到里面去,更精准地判断组织软硬病理等情况,减少风险,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在业务板块,公司的定位也非常清晰。鱼晨进一步介绍,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三加二”板块,其中“三”主要包括泛机器人领域、精密加工领域、泛医疗领域,“二”是两个增值服务,包括航空航天和科教领域。公司成立至今,已经过两轮融资近5000万元。下半年,公司正计划新一轮的融资,并在研制自己的核心芯片,“这样我们能掌握更多主动权。” 今年还在香港注册了子公司,准备出海做海外业务。

谈到公司的愿景时,鱼晨说道:“成为全球最受信赖的力技术提供方,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正如当初在毕业时,导师问他将来准备做什么?他说,“人不能碌碌无为过一生,要把聪明才智转化为有意义的东西……”也正是这段话,让导师认可了他,带着他走上创业之路。

“我们正在致力做世界上最优秀的力技术服务公司。”鱼晨的话语坚定而自信。

目标:万亿美元的市场

从货梯上去,来到中海信创新产业城13栋3楼。记者与龙岗区人力资源局几位上门跟踪服务落地企业的工作人员一起,走进深圳市纳诺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程钊站在门口,谦和地与我们一一握手,迎我们进了公司。

▲深圳市纳诺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程钊

这位获得纽约罗彻斯特大学电子计算工程系博士学位的工科博士,留着一头不羁的长发。在深圳创业之前,他在美国已有着丰富的从业及创业经历。在他的履历上还有一个头衔,特许金融分析师(CFA)。

之所以来深圳创业,也是因深创赛国际赛而与这座城市结缘。2018年,他在美国硅谷赛区参加第二届深创赛国际赛,获得抗癌技术专业赛一等奖,其后又拿下总决赛二等奖。随后,他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创建了深圳市纳诺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同许多“创业初哥”不同的是,程钊在当时参赛,就想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了。“当时,我对全国各地了解过,深创赛国际赛从赛事机制、打分等各方面而言,是当时最公平最透明的一个赛事。”

2018年公司在深圳龙岗注册,到2020年开始运营。公司落地后,获得人才、租金及创业等各项补贴。公司成立后融资500万元,其后又投入近300万元。作为一家专注于创新类专用放射影像设备和解决方案的开发与生产制造的公司,涉足医疗器械领域从产品研发到生产、销售,往往意味着较长的周期。

“医疗器械设备检验很严格,需要认证场地资质、生产体系等等,一般至少要两年才能拿到生产许可证。同时,产品还要证明临床价值。疫情期间,大家的工作也有一定的延误……”程钊细数着创业中的种种不易。

程钊指着室内的一款miniC微型C臂机介绍说,这是一款采用电池供电的微型C臂机多功能影像系统,是国内独家首创。它能够对四肢以及其它部位实时动态摄影,提供图像和视频,用于骨科手术、小儿外科手术和临床诊断等领域。

▲miniC微型C臂机

“手术室空间是非常宝贵的,这款机主机重量不到10公斤,可拆卸并独立工作,适用于多种场景,设备摆放更灵活,而且无外接电线、电池供电,降低手术人员走动风险,手术中医生一人就可单机操作轻松上手。同时,这款产品辐射量更低,达到环评豁免标准的超低环境辐射,确保医生手术安全流畅。”他自信地表示,在同类产品中,他们的产品性能更优,价格更便宜。

除此之外,公司还自主研发了SDD脊柱侧弯检测设备。他进一步介绍,这套设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脊椎ROI自动识别,并采用动态剂量调节技术,大幅降低辐射总剂量,从而获得高清的ROI区域成像。

“我们知道现在对青少年做脊柱侧弯检测要花很多时间,而且辐射剂量较高。检测中,拍摄人员可能会误操作,医生画线要耗时15分钟以上,矫形师要做3D建模,再花半小时到1小时……运用这款设备,可以在极低辐射剂量下,一次性获取人体全身骨骼的高清负重位正侧位图像,为医生提供精准数据和清晰模型,整个流程我们可以压缩到几分钟,全自动完成。” 他强调,这也是世界首创,目前样机已经做完,希望能链接更多的资源往下推。

对程钊团队而言,技术并不是最大的难题,通过自研技术的产业化,公司获得了多项国内外专利,涵盖了半导体器件、制造工艺和深度学习等底层核心技术。而更难的是,突破技术后如何推向市场。

程钊谈到公司的产品布局,将覆盖国内、美国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公司的目标是颠覆现有竞争格局,开拓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程钊如此描述公司的使命,“我们要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医疗影像与服务,为改变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创新创业吸引力而言,深圳就是全国第一”

在日本东京大学做研究员时,王阳获知了深圳有鼓励海外人才创新的赛事。2016年,他带领团队在日本东京赛区参加了大赛,获得分站赛二等奖,最后又拿下总决赛三等奖。当年,这一赛事还叫中国深圳海外创新人才大赛(简称“海创赛”),次年与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进行融合,正式更名为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简称“深创国际赛”)。

采访王阳时,他还在外地出差。“最近一周可能都回不了深圳,全国各地跑。”他在电话那头对记者说。

▲明程电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阳博士

王阳回忆,赛事结束后有一些投资人、投资机构以及一些产业园对他的项目比较看好,希望他尽快落户。当年10月,他从日本回国,在深圳市龙岗区注册成立了明程电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很巧,和华力创科学一样落户在了智慧园区。现在,两家企业在同一栋同一层,做起了邻居。

公司成立后,先是获得天使轮融资500万元,其后又进入两轮融资,金额约5000万元。王阳回忆着公司发展历程,2017年除了几位团队创始成员外,开始陆续招聘研发工程师、管理人员及销售。当年主要是搭建生产线开发一些产品,没有做实质性业务。2018年开始联系客户做样机产品,如喷洒农药的大型无人机电机、氢燃料驱动的汽车电机等,逐渐转向工业领域。按这样的模式,公司一点点发展与转型。经过7年多发展,目前公司发展到100多人。

他介绍说,公司由重点引进人才、海归博士团队、国内外顶尖技术专家联合创立,是一家专注于新一代特种电机系统设计、研发、制造及技术解决方案的新型高科技先进制造企业,主要产品面向高速压缩机、风机、水泵,以及大载荷电动无人机、机器人、新能源电驱动等新兴工业领域。目前公司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储备了近百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大部分核心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明程自主开发的产品中。

▲明程电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电机

“我们的电机具有超高功率密度,达到行业顶级水准。”他介绍。针对负载的实际需求和运行特点,对电机结构与轴承进行了全面改进,最大额定转速达到100000rpm(转/分),远高于常规电机,为系统提供持久可靠的强大动力。而针对电机行业现有痛点,公司自主研发并整合多项专利技术,对行业内在用的传统电机设备进行全方面更新换代,实现电机装备的高效、可靠、安全、节能、轻量化与小型化。

谈到当初回国创业,王阳说,“深圳在创新创业的环境与政策支持力度上都非常大,就吸引力而言在全国是排第一的,尤其适合海外留学归来人员。”他认为,只要有好的项目、好的技术开发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的,在深圳就一定会得到大力支持。

“深创赛国际赛搭建了一座桥梁,它又像一个窗口,对常年在国外又不是特别了解国内的人,能更好地了解到国内创新创业环境以及人才引进等政策。通过比赛,我们认识了很多行业内的人,还有投资机构的人,助力我们一起合作发展,这个赛事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王阳说道。

而选择落户在龙岗也与公司的核心业务息息相关。“龙岗是一个工业大区,比较适合我们公司的发展。落户后,我们还得到人才补贴、租金补贴以及创业等各方面的支持。”王阳说。

王阳说,“传统的工业在转型升级,会大量需要我们这种高速驱动电机。”他相信,今年到明年,公司会迎来一个大的发展,公司也正在为上市做筹备。

连续承办总决赛,为什么是龙岗?

龙岗区作为深创赛国际赛承办区,今年已是连续第8年(含首届“海创赛”)承办总决赛,为推进深创国际赛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第七届深创赛国际赛总决赛现场,深圳市相关领导表示,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秉承“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共享创新发展机遇”理念,将国际人才创新资源与深圳丰富的市场资源、强大的科技转化能力相结合,成为了引进聚集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的磁场,向海外宣传深圳、展示深圳的重要窗口,诚挚欢迎海外人才和企业到深圳创新发展,“深圳将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帮助创业者在这里尽展其能、成就梦想”。

龙岗区相关领导表示,“深创赛国际赛总决赛连续七届由龙岗区承办,不仅为龙岗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平台,更激发了龙岗推动创新创业的热情和信心”,晋级总决赛的选手们来自世界各地,汇聚在深圳龙岗,带来了众多前沿技术、创新项目和商业模式,充分展示了国际赛事的无限魅力和巨大潜力。

▲第七届深创赛国际赛总决赛现场

记者了解到,截至第7届大赛,赛事共有142个项目进入总决赛,龙岗区引入落地项目数量为31个。在落地的31个项目中,有9个落户项目实现营收,占落地数量的29%,注册成立企业以来累计营收总额超千万元的有3家。落地项目企业累计提出专利、软件著作权、著作权申请330余件,其中获批的233件;有5家公司承担了市以上科研项目7个,4家企业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2家同时成长为省专精特新小巨人、市专精特新企业。落地项目企业中,入选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计划18人次。

记者从龙岗区人力资源局了解到,本届大赛意向落户项目也创下历史新高。选手来深期间,龙岗区赛事办持续跟进和专项对接,组织参观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及其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走访了龙岗国际人才创业园、大运AI小镇等5个区内产业园区,开展2场投资对接活动和1场政策宣讲,组织3场城市考察活动。

其间有30个项目与市、区企业建立了联系,26个项目与投资机构建立了初步投资对接,8个项目与园区达成初步入驻意向,3个项目与市科研机构或企业有初步技术合作意向。项目主要来自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绿色低碳等领域,非常契合龙岗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接下来,龙岗区人力资源局将持续跟进相关优质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依托龙岗国际人才创业园等平台,联合相关区产业主管部门共同推进项目落户工作。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李海若 摄影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