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普及社区检测计划进展顺畅,市民继续踊跃参与,两日合计约27.8万人登记检测,并有79.8万人成功预约检测。2日,多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到湾仔会展中心检测中心参与检测,特区政府亦再次呼吁市民为己为人,踊跃参加计划。
2日港府宣布9月4日起,逐步放宽措施,包括晚市堂食可延长至晚上10时,但仍限2人一桌。限聚令口罩令仍会维持有效期7天,即到9月10日。
政商界人士踊跃参与检测
2日中午,多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到湾仔会展中心检测中心参与检测,展示齐心抗疫决心。
检测为己为人
完成检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表示,今次计划进展顺利,特区政府在国家支持下安排得很好,“香港人很幸福!”他认为今次免费检测机会难得,呼吁市民积极参与。他强调,希望多点人检测,了解自己是否为隐形病毒携带者。这是为己为人,既让自己安心,亦不担心会影响其他人。
谭耀宗、唐英年等政商界人士纷纷参与检测。中新社
全国政协常委、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主席唐英年率友好协进会及香港江苏社团总会成员到场检测。他表示,这是他首次在港接受检测,采样人员专业,过程简单快捷,并无任何不适。他支持政府计划,给自己、家人、大众和社会安心。他又形容,在中央全力支持下,推行普检计划是香港抗疫战重要一步,有助切断隐形传播链,为推出健康码铺路,让市民不论是公干或散心,可自由进出香港。他感谢医护人员专业及无私奉献,呼吁市民支持普检计划,让香港早日走出疫境,重拾正常生活,恢复经济活力。
唐英年率友好协进会及香港江苏社团总会成员到场检测。中新社
普检为健康码铺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表示,整个采样过程有条不紊,安全稳妥,方便快捷,医护人员表现专业,细心体贴,防护到位,值得点赞。他说,参与计划是杜绝源头传染的难得机会。“个人检测一小步,全港抗疫一大步!”他呼吁市民以实际行动力争尽快控制疫情,共同缔造香港抗疫奇迹。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吴宏斌今次第一时间预约并参加检测。他说,场馆空间大,医护数量足,检测速度快,采样时也没有太大不适感,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他亦指,普检是为排查隐形病患,尽快控制疫情,在情况可控下才能推出港版“健康码”,恢复粤港澳三地人员流动,加快重启经济步伐。
昨日到场参检的政商界人士还包括: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曼琪、林顺潮,全国政协委员、前警务处处长曾伟雄,全国政协委员、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会长施荣怀,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马浩文,前政协常委陈永棋、前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前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等。他们均表示,检测速度快、效率高,会继续号召身边朋友及市民踊跃参与。
港府明起放宽防疫措施
香港多项社交距离措施今日到期,政府昨宣布,由9月4日起再进一步放宽部分防疫措施。其中,餐饮业务可提供堂食至晚上10时,仍限2人一桌;健身中心及按摩院等部分表列处所可有限度及有条件重开;新措施有效期到9月10日。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表示,疫情成新常态下,期望平衡社会接受程度和经济发展,相信逐步放宽亦有助市民身心健康。香港普及社区检测计划进展顺畅,两日合计约27.8万人登记检测,并有79.8万人成功预约检测。特区政府亦再次呼吁市民为己为人,踊跃参加计划。
政府宣布本周五起放宽部分防疫措施,如食肆堂食延至晚上10时等。中通社
餐厅晚市堂食延至10时
昨日,陈肇始联同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会见传媒。陈肇始表示,为恢复更多社交和经济活动,令市民有更多机会做运动以保持身心健康、有强健体魄应对疫情,当局决定继续有序放宽社交距离措施。9月4日起,逐步放宽措施,包括晚市堂食可延长至晚上10时,但仍限2人一枱。她强调,延长堂食时间是为回应市民和业界诉求,惟现时疫情并非完全稳定,社区仍有找不到源头的个案,因此群组聚集以及食肆同坐一桌人数仍须限于最多两人。
健身中心、美容及按摩院、部分游乐场所等可有条件重开,但溜冰场、游戏机中心、派对房间、卡拉OK及泳池等仍要关闭。健身中心重开后,每个健身站、器械或器材最多容纳4人,器械要相隔1.5米或有隔板阻隔,每次使用器械后要清洁消毒,连教练在内每一组训练或课堂亦最多4人,每个小组之间距离要有至少1.5米,蒸汽浴和桑拿设施要关闭。
至于按摩院,床位或座位亦要相隔1.5米或有隔板阻隔,每个被分隔的服务范围最多两人,员工提供服务时戴口罩或面罩等防护装备,所有毛巾和消耗品要每次更换等。室内体育场每小组最多4人。
限聚令口罩令仍会维持
而禁止在公众地方进行2人以上聚集、公共交通工具和公众地方须戴口罩等亦维持,有效期7天,即到9月10日。对于被问到二人限聚令是否可放宽,陈肇始回应,如同时间放宽太多措施,人流及风险增加,评估后决定维持二人限聚令。她提醒市民仍要非常谨慎,减低除口罩的时间。
公众地方仍需戴口罩。(Shutterstock)
徐英伟表示,市民对运动需求好大,须平衡如何将交叉风险降至最低,业界亦同意先采取安全措施,局部开放,期望康文署室内场所在社区检测计划结束后,本月中可逐步开放更多场地。对于篮球、足球、壁球等场所仍未能重开,他指是否开放须考虑身体接触程度。局方正与足总商讨,在重开本地赛事方面,足总已提交初步建议,让个别几支队伍以“气泡形式”参与比赛,如有详情会再作公布。
普检首日暂无确诊个案
陈肇始又指,普及社区检测首日共有超12万名市民完成检测,数量很大,目前未有任何确诊数字。如有确诊个案,会交由卫生署覆检。
工作人员为市民取样。(新华社)
据统计,昨日共有15.2万名市民经普及计划参检,两日累计合共有27.8万人已登记检测。截至昨晚8时,已完成4.9万个样本检测,呈初步阳性的样本会交由卫生署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覆检以确认结果,确诊个案会由卫生防护中心跟进并公布。另外,截至昨晚8时,累计有79.8万名市民成功预约检测。政府发言人呼吁全港市民为己为人,踊跃参加计划,尽快合力截断病毒传播链,让大家逐步回复正常生活和经济活动。
当天,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在公务员事务局一般职系处长陈信禧陪同下,到伊利沙伯体育馆社区检测中心视察运作情况和为工作人员打气。他表示普检整体运作畅顺,感谢各社区检测中心医护人员和行政支援人员的努力和贡献。
聂德权:普检助推“旅游气泡”
昨日,负责统筹普检计划的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表示,若市民希望外游就应参与检测,为政府提供参考数据,这将有助政府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商讨“旅游气泡”。他称,政府将视乎情况,研究是否将计划延长7日,但可能只是延长个别检测点的检测日期。
聂德权希望市民可积极参检
当日,聂德权于电台节目表示,虽然现时香港疫情缓和,但希望市民可积极参检,只要早日结束疫情,香港就有空间放宽防疫措施。他提到政府一直研究豁免到内地的14天检疫安排,以及与其他地区商讨推行“旅游气泡”,认为普检检测结果有一定参考作用。他解释,因对方希望了解香港疫情状态,计划正好给予对方有关数据,令他们安心,且政府作出相关安排时亦会更容易。
聂德权续指,目前普检计划运作畅顺,昨日82个检测中心名额已满,今起会增加名额。他指,市民预约情况会逐步增加,当局会观察昨日情况,进一步研究是否延长7日,最有机会是延长个别检测中心的日期。对于有市民事先未于网上预约而到场检测,他说,若有足够空间容纳更多市民,拒绝临时到场市民未免不够人性化,惟强调政府鼓励市民预先预约。
我们要尽市民责任!
昨日普检第二日,市民继续踊跃参与,多个检测中心有人龙出现,很多长者因不懂网上预约直接前来检测,惟中心须按照该时段有否爆满而决定是否让无预约人士进入,不少人无预约下成功检测。专家顾问指,这种情况未尝不可,重点是人数不可太多。
“我相信科学”
昨午2时,旺角麦花臣场馆已有约50人排长龙等候,其中王女士带同妈妈、两个儿子和家佣一起前来。她说:“我周六第一时间便预约了今天。我做私人公司的科学鉴证,我相信科学,知道普及检测可有效阻止疫情。我也叫了身边所有亲朋戚友前来检测。”
王小姐9岁的儿子说:“我是自愿来的,不是妈妈迫我来的。我知道检测对全个社会都会好,我们要尽市民责任!就好像戴口罩,即使无事都该做。”
除了扶老携幼,亦有年轻力壮大学生前来。宋同学是公开大学4年级内地生,他从内地回港时已接受过14天强制隔离,今次也来做检测。他说:“我们住大学宿舍,来验一下对其他宿友都好,大家安心。我们很多同学都有响应政府号召!”
有市民在麦花臣场馆展示检测后获赠的口罩。记者 冯瀚文摄
72岁的胡先生是水果批发公司职员,他称因要尽市民责任才来做检测。他说:“朋友同事之间,我无劝人来做,怕惹起争吵。我做好我自己就是了。”
“过程好快,一点也不痛”
除大部分有预约人士,昨天还有很多不懂网上预约的长者走来碰运气。检测中心则视乎时段有否爆棚,做法相当人性化。麦花臣场馆职员对无预约市民说:“你们下午4时再来吧,这时段人少,可帮你们做;但一定要5时前,因5时后预约已爆满。”
昨早牛头角振华道体育馆虽无排长龙,但也人来人往、川流不息。9岁男童阮小朋友与父亲一起来检测,他说:“过程好快,只用了两分钟,取样本时鼻腔内有少许痒,一点也不痛,我也不感到惊慌。”
60岁的陈先生是小巴司机,虽然政府早前已安排他们做过免费检测,但他依然来做检测。他说:“私家做一次要近一千几蚊,现在不用钱当然做啦!我们司机每天面对人群,属高风险行业,检多些当然更好。”
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