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四届BEYOND 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在澳门举办,贝克汉姆、邓亚萍等海内外知名人士与会,会议使用了讯飞同传(iFLYTRANS)的技术,所有与会嘉宾在大会的发言,无论使用何种语言发言,都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实时翻译的中英文文字,AI已经让语言不再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障碍。
贝克汉姆出席第四届BEYOND 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右侧大屏幕上为讯飞同传的中英文字幕翻译。周良成 摄
在澳门,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对科大讯飞副总裁、听见科技总经理王玮进行了专访,就语音AI领域的发展、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手机以及电动汽车未来发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讯飞同传:让全球沟通无障碍
王玮告诉记者,讯飞同传(iFLYTRANS)的技术服务已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持超过40万场会议,触达超过4亿观众。
曾为香港小姐选举、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等国际重要活动提供同传翻译服务。
在日常的国际交流场景中,人们只需下载“讯飞同传APP”就能轻松实现中文和13种语言的同传互译。
科大讯飞副总裁、听见科技总经理王玮在澳门接受记者采访。周良成 摄
王玮进一步说道:“讯飞智能录音笔既可以一键生成会议纪要、也支持多语种同声传译,讯飞翻译机支持85种语言的翻译,讯飞会议耳机iFLYBUDS Nano+可以在通完电话后马上生成会议摘要和待办。”
人工智能:助手而非替代者
这引发了记者的一个疑问,随着这些语言AI技术的发展,是否会导致同声传译的翻译人员、以及做会议记录的速记员失业呢?对于AI发展是否会导致更多人失业的问题,王玮表示,人工智能的出现并非取代人类,而是为每个人提供一个助手,提高工作效率。她建议全社会共同学习AI技术,提升个人AI素养,以适应行业发展。“我们真的做过一个调查,那些同声传译和速记员并没有因为技术的迭代而失业,很多私密性的国际会议,或者保护隐私的司法案件会高薪聘请他们去工作。”
AI领域:快速发展,潜力无限
关于AI领域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王玮表示,他认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快,新技术不断涌现,远未到产能过剩的阶段。
王玮认为,AI领域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将为人类带来更多便利,而非取代人类。她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AI技术的发展,以实现更高效、无障碍的沟通。
语音AI与手机、电动汽车:共存共荣的未来
关于语音AI是否会取代手机的问题,王玮认为,虽然未来可能会有新的硬件出现,但在一段时间内,手机仍将是主流。“做硬件创新的从业人员都希望能创新出一款新的硬件,取代了现在的手机或者是电脑。以后有可能随着技术的发展,或许会创造出一个更自然的交互,我相信那一天会有的,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但目前在穿戴设备、柔性屏、元器件等技术尚无重大突破。”
在电动汽车领域,科大讯飞已与多家新能源汽车厂商展开合作,车载业务占公司业务的比重逐年上升。“讯飞1999年成立,最早在2004年时,我们就跟当时的奇瑞做了一个QQ车载数码厅,那个时候就起步了。从语音交互到导航,到降低车内噪音等方面积累了很多技术,现在我们又把一些大模型的技术加进去,不断地在迭代。”
语音AI开发者:共享开放平台,推动行业进步
在采访的最后,对于语音AI的开发者和中小科创企业,王玮建议他们充分利用科大讯飞提供的开放平台,积极参与1024全球开发者节等活动,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共同推动AI行业的发展。“我们从语音云平台现在已经发展到开放平台,用 AI技术赋能给中小开发者,现在一些海外的开发者也纷纷加入进来,我们也把一些开发者孵化变成一个个小的创新公司,我们一直是希望把生态整体构建起来。共同打造出更多更符合我们生活的需要的语音AI产品,让沟通,无障碍。”王玮道。
科大讯飞副总裁、听见科技总经理王玮在澳门接受记者采访。周良成 摄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您觉得AI领域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吗?
科大讯飞副总裁、听见科技总经理王玮:我觉得人工智能发展的还是太慢了,比如从全球投资了多少,它产出了多少来看,我觉得可能还是太慢了。AI技术现在真的是日新月异,过一会别人又发布一个什么新的东西来了。它是新的技术引导、产业引导,我觉得没有到产能过剩,远远没有到产能过剩。而且,我不觉得AI是会生产过剩,我反而觉得应该是一个全社会都应该要去去学习它和共同推动它的发展。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现在有很多人很焦虑,会说某一领域的AI技术出来后,又一拨人要失业,您认为AI的发展会导致更多的人失业吗?
科大讯飞副总裁、听见科技总经理王玮在澳门接受记者采访。周良成 摄
科大讯飞副总裁、听见科技总经理王玮:不会。人工智能出来以后,其实是给每个人有一个助手,不是说是会取代我每个人。比如说我今天接受您的采访,说了那么多话,以前可能要去投入大概4小时去整理录音,但现在可能5分钟就出来了。因为录好以后,我也可以把它转成一个链接发给您,那么瞬间您的工作效率就提升了,您多出来的那段时间你就会可以去做更多自己更喜欢,或者是更有创造力的事情去。
其实我们现在要去看的是什么?原来的产业也好,或者是我们自己的产业也好,怎么更好的跟人工智能去做这样的一些结合嫁接,甚至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人工智能的素养,或者说我们自己每个人的AI的鉴赏力和领导力,我觉得这个是要提升起来的。当这些能力提升起来了以后,要和各自行业比较适配的AI技术做一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