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文博会圆满闭幕

宝安日报
2024-05-28 08:05

宝安日报

深圳报业集团旗下唯一一份县市区域报

摘要

第二十届文博会圆满闭幕

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于2024年5月23日至27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届文博会切实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努力推动以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彰显了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气象,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规模空前 交易成果丰硕

本届文博会继续以线下为主,线上同步展示交易的方式举办。共有6015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419家。展会还吸引了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302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组织邀请108个国家和地区、3万余名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

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除主会场外,还在全市各区设立52个分会场,共开展近400项产业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交易功能突出、公众参与度较高的展示交易活动。主会场、分会场、各相关活动点总参与人数再创新高,主会场单日参观人数首次突破14万人次。

新质生产力成新热点

本届文博会全面展示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展会积极为新质生产力企业、机构搭建展示交易平台,吸引了历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以及海内外超220家头部文化企业参展。包括华为、腾讯、华策影视、华强方特、字节跳动、小红书等行业“顶流”和“新势力”。

突出展示数字新技术在文化场景的应用。设立影视·出版·版权·游戏电竞展,通过AI、AR等多媒体结合的方式,展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取得的成果。推动数字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首次设立艺术·设计国潮展、文旅融合·文化消费展等主题展区,推动艺术设计数字化。体现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的高端、智能、绿色、低碳产品不断涌现,受到市民的热捧和青睐。

文化消费迸发新活力

本届文博会在展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成果的同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新场景,为消费者带来优质的消费体验,吸引大量专业观众和市民前来打卡,整个展期人气居高不下。

国内顶流越剧青年演员陈丽君、李云霄亮相文博会,成为全场人气王,在带动流量的同时,也拉动相关展区交易氛围。此外,潮汕英歌舞、敦煌飞天舞、一碗天水麻辣烫盛出“厚道甘肃”等文化消费场景,你方唱罢我登场,争相展现地域特色文化。

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国际文化贸易展。60个国家和地区、302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108个国家和地区、3万余名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秘鲁、土耳其、古巴、巴基斯坦、老挝、希腊等18个驻华使领馆组团参展。英国爱丁堡市市长亲率9家优秀企业代表团亮相文博会。俄罗斯美术家协会、欧盟西班牙贸易协会、韩国传统文化研究所、尼泊尔工商联合会、伊朗中国工商会等知名国外贸易机构参展。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行业展会——德国法兰克福书展首次携特色图书亮相文博会。

中外文化“有来有往”,文化装备和智能文化消费终端,网文、网剧和网游等文化出海“新三样”企业通过文博会扩大国际影响力,雷曼光电、来画科技等出口型企业受到海外采购商的高度关注。

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本届文博会受到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品牌影响大幅提升。精心邀请国内外文化产业头部大咖陆续参与活动,顶流大咖云集打Call,搭建文化产业“顶流场”,引爆全馆人气。首设非遗美食展区,开启“味蕾狂欢”,用美食传递情感。首次发行文博会文创周边产品,备受市民青睐,现场销售火爆。“有看头”“有逛头”“有吃头”“有买头”的展会新形象广泛传播,文博会成为市民文化旅游体验的新热点。

各媒体刊播报道达6.8万篇/条,新媒体直播3000余场,全网阅读量超50亿人次,交易盛况4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央视新闻频道多次直播连线,总时长超过20分钟,电视广播各平台播出新闻报道超50条。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境外宣推力度,共推出对外报道2000余篇/条,全网覆盖超5亿人次。宝安日报综合报道

观澜红木产业集聚区分会场

近300个参展商同台献“技”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袁春燕

5月27日下午,第二十届文博会深圳观澜红木产业集聚区分会场活动在美联红木艺术博物馆开幕。活动囊括中国深圳红木订货会、红木精品特惠采购节、红木艺术品慈善拍卖会、红木文创产品展销会、红木原材料交易会等六大板块。

活动现场举办数场签约仪式,深圳市红木文化艺术协会分别与浙江东阳花园红木家具城、浙江东阳大地城木材交易市场、环球力量集团签订红木产业及新品创新开发、木材交易与金融支持、构建销售新渠道等合作协议。同时举行红木圳造、手信及产品发布授牌仪式。

据悉,此次深圳观澜红木产业集聚区分会场系列活动以线下为主、线上同步方式举行,系列活动还在观澜红木文化产业集聚区内关联场所包括万盛宇红木艺术馆、红木精品馆、红木艺术一条街、红木文创工艺品区、红木原材料交易展示区等开设6大展区,总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近300个参展商争奇斗艳、同台献“技”。

“根据开幕当天的5000万元交易额估算,整个活动持续一周,总交易额或将突破亿元大关。”深圳市红木文化艺术协会会长蒋桢全表示,分会场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擦亮深圳红木文化的靓丽名片,促进红木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上围数字影像交易会

虚拟现实影像技术联盟成立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雷钦健

5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配套活动——上围数字影像交易会在龙华区上围艺术村开幕。此次活动以“虚拟现实”为主题,通过组建虚拟现实影像技术联盟和多场签约仪式及交易拍卖活动,展示了数字文化产业的最新成果。

在交易会上,由龙华区服务业百强企业华视海图牵头十余家视觉特效、影视制作和技术研发企业,成立了集展示、交易、技术交流为一体的虚拟现实影像技术联盟。

在上围数字影像交易会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Cave沉浸式虚拟展示技术、AI视频生成与数据处理、VR赛事直播和文物藏品数字化展陈与交易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项目成交金额约1500万元。文博会期间,上围艺术村还举办了虚拟现实影像技术展和数字藏品、艺术品拍卖等活动。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

——剪纸非遗传承人谭琴眼里的文博会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李秋妮

“文博会是文化与商业结合的典范。作为一场文化盛宴,它包罗万象,取精陈览。”谈及这些年深圳文博会的飞速发展,剪纸非遗传承人谭琴同时又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她感触颇深:“一滴水可以见太阳。”

“去年在‘文旅消费馆·一带一路国际馆’甘肃展台的数字敦煌展览。”谈到对文博会印象比较深的一幕,谭琴说是数字敦煌展览结合了数字互动和古镇文化的文化之旅,对旅游业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对传统的壁画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创新也有很大的借鉴。除了增加许多现代化的特点外,谭琴还看到了文博会的包容性,“前年的展会上,我和龙华的麦金画、嵌瓷等非遗传承人一起,在文博会上与其他地区的工艺美术大师交流。”谭琴认为,文博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特色小摊,并且这些区级、市级的非遗传承人能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这本身就是文博会显而易见的发展和进步,“他们的创作理念和思想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谭琴建议,在观展探宝的同时,组织多一些的交流,让思想和文化在文博会流动起来。

作为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展区是谭琴的关注重点,她从中看到许多文化从业者和爱好者与观众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许多文化名人和专家学者在文博会上举办了文化交流活动,如讲座、论坛等,“这些都是我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会结合不同的工艺美术,将自己的剪纸与之融合,把剪纸立体化、装置化、数字化、实用化。”一年一度的文博会给予谭琴的剪纸创作带来很多的灵感。

(作者:宝安日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