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届文博会福田看点 | 当“非遗”邂逅文博会,创新与传承的典范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徐丽
2024-05-26 10:21
摘要

通过展示,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和关注优秀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和发展,共同推动非遗产业的发展。

在今年文博会福田区展馆,刺绣、陶瓷、竹编等传统工艺大放异彩,这些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将传统技艺与创新创意相结合,打造出一系列兼具艺术价值和实用功能的产品,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

在展会现场,“非遗生活”展示了一系列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产品,涵盖箱包手袋、家居配饰、时尚用品等 3 大类别、逾 13 个产品品类、500 余款不同类型。这些产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具有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充分体现了“非遗生活”的创新精神和品牌实力。

“非遗生活”品牌创始人魏素莹表示,公司自 2016 年起连续参加文博会,今年已经是第 9 次参展。通过文博会这一平台,“非遗生活”不仅扩大了品牌影响,还带来了产品销售及商业合作。这些年来,通过文博会达成的销售和合作已超过亿元。同时,“非遗生活”也在参展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寻求深度商业合作的单位和企业,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非遗生活”在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获得了 19 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国家专利以及图形、图案、纹样产权保护证书。同时,他们在“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领域也斩获了多个国家级奖项,包括 5 个金奖、8 个银奖和 6 项铜奖。这些荣誉不仅证明了“非遗生活”的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也为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树立了榜样。

“非遗生活”的商业模式也备受关注。他们通过整合非遗相关产业、打造国际性民族精品品牌、与政府合作推动产业发展等多种方式,实现了非遗文化的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其中,“产业整合之贵州模式”和“政企合作之内蒙古模式”为非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此外,“非遗生活”还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之非遗工坊模式,通过品牌提升、产品提升、技能培训等方式,全面打造非遗综合产业链,带动当地非遗产业和文旅产业发展。目前,“非遗生活”已经在江西寻乌县等地建立了非遗工坊展示体验中心,并正在推进竹编文化村和皮雕、木雕、糯米酒、茶籽油、茶叶等 5 个非遗工坊的建设提升。

在今年的文博会期间,“非遗生活”将在深圳市政府馆、福田区政府馆和江西寻乌县展馆展出近几年致力于乡村振兴、非遗工坊建设的成就和产品。他们希望通过这些展示,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和关注优秀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和发展,共同推动非遗产业的发展。

此外,以生肖龙为原型的动态花灯也招来不少观众驻足打卡。本次,康乾李氏文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将花灯与独创生肖IP结合,巧妙整合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

(作者: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徐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