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沉浸式体验!来文博会,非遗还能这样“玩”

读特新闻记者 陈雯莉 吴剑雯
2024-05-25 11:47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非遗古乐与高科技融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5月25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上,位于16号馆艺术·设计·国潮展馆的心布洛文化展区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作为该展区的一大亮点,“愈·空间”创新展示空间以“心游记”为名,通过古乐器展示、古琴演奏、3D沉浸式互动体验等活动,全面展现非遗古乐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成果,吸引观众纷纷打卡互动。

展区工作人员在给观众介绍展品。

据了解,“心游记”空间的设计灵感源自东方文化美学基因,并巧妙结合现代数字技术,将传统园林的游赏精髓与数字沉浸式空间结合,打造出一个既承古韵又展未来的信息场域。

记者走进“心游记”空间,仿佛从深邃的宇宙穿越时空,抵达远古文化部落。展区内摆设了不少精致的饰品和乐器,工作人员身穿特别的民族服饰,耐心给观众讲解饰品的寓意,演示古琴古乐。此外,空间还将非遗古乐与现代科技相融合,通过音声频率的共振与数字艺术,构建出一个超越感官的全息量子空间,令观众置身非遗文化氛围当中。

作为非遗古乐传承人、国际自然音声艺术家,深圳心布洛文化公司创始人巫罗海和少数民族音乐制作人茶艾南组建了一支巴绕乐队,时常以游演的方式演绎作品。他们积极收集中国少数民族古调,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增添电子音乐风格,打造出特别的声音美学。

巴绕乐队在文博会表演。

文博会期间,巴绕乐队计划带来两场演出,一场在文博会开幕式当天,另一场在5月25日12:40—14:00。

巫罗海在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乐队是我们非遗产业生态的一种表达方式。非遗也可以很现代,以5G、VR、AR、虚拟数字人等现代科技为手段,创新内容生产和内容呈现形式,立意非遗古乐‘活’起来,民族文化‘火’起来,打造民族非遗古乐现象级文化系列产品。”

编辑 高原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彭健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陈雯莉 吴剑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