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至2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0级新同学怀揣期待和理想来到梦想中的神仙湖畔,开启了崭新的学术旅程。
晶报APP记者了解到,该校在本届新生到校报到的过程中,有不少亮点。例如将0001和0002号录取通知书率先发往英雄城市武汉,积极关注台籍考生报考情况,邀请同名同姓校友应悦将通知书送给新生应悦……
校长鼓励学生:放下过去重新出发!
来自港中大(深圳)的接站志愿者这两天早早就来到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圳北站、罗湖火车站为新生和家长提供指引、帮忙搬运行李,安排接送车辆。
注册报到现场,校长徐扬生教授用三句话寄语新生。第一句话是放下,“好的成绩要放下,差的成绩也要放下,昨天的事情就留在昨天。”徐扬生希望同学们放下过去所有的东西,重新出发;第二句是“在第一年最重要的是学好语言”,他鼓励学生说:“要多说,脸皮要厚,大家都能学好你也能”;第三句话“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他认为在大学“要对成绩认真,但不要当真”,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作为校长,徐扬生认为,能招到好学生是好事,但最好的事情是学生毕业时获得的增量,他希望学生们在毕业时能获得最高的价值增量。
两位武汉学生入读港中大(深圳)
收到港中大(深圳)0001号、0002号通知书的同学分别是来自武汉市第二中学的李诚贵和武昌实验中学的武思芮。
其中,李诚贵高二第一次听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介绍,就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作为了心中的梦想大学。经过近400天的执着努力,克服了疫情的影响,终于带着全免学费奖学金的荣誉圆梦国际化大学。
武思芮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结缘的时间虽然比李诚贵同学少了300天,但提前申请博文奖学金成为了缘分的开始。作为高考前就已经是博文奖学金资格的获得者,武思芮又用优异的高考成绩诠释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意义,她和李诚贵同学一起带着大学各类入学奖学金的荣誉来到深圳,开启人生新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支援及补助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影响的湖北学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基金会及冼为坚基金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设立“冼为坚春风助学”湖北新生入学专项助学金。
台籍考生临时改变志愿接受人生挑战
来自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的台籍考生何嘉峥同学,是福建省文科188名,他初步的志愿意向是法学专业,在与亲朋好友的交流过程中,逐步发现经济学更加适合自己,于是开始着手调研各高校信息,查找经济学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的院校。
7月29日,何嘉峥与家人参加了港中大(深圳)在厦门的最后一场招生宣讲会,并在现场与厦门部分港中大(深圳)在读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沟通。短短三天,他被港中大(深圳)国际化的学校氛围、优秀的师资配备以及全人教育的书院制文化等理念所吸引,虽然全英文教学一度让他觉得有些难,但他希望接受人生的挑战,最后一天,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港中大(深圳),并且最后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获得了入学奖学金。何嘉峥同学说:“我相信选择港中大(深圳),不仅将给予我学业的磨砺成长,也将给予我青春不灭的记忆。”
“应悦迎应悦去港中深定应悦”
8月15日,一封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录取通知书到达浙江省宁波镇海中学的应悦同学手中,同录取通知书一起到来的,还有一位同名同姓的学姐——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首届毕业生应悦,这位应悦学姐也来自浙江宁波。她带着来自徐扬生题写的“春华秋实”折扇以及徐扬生校长送来的祝福“应悦见应悦宁波同乡两应悦;应悦迎应悦去港中深定应悦”,一起来见证新同学应悦开启录取通知书的喜悦时刻,并分享了她在港中大(深圳)学习的点滴经历,以及她在牛津大学求学期间的收获,希望能给小学妹一些指引和帮助。
应悦学姐把来自校长徐扬生的礼物送给新生应悦,表达了自己对这份奇妙缘分的欣喜,并祝福小应悦“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习知识,学会做人,活出属于自己的快乐人生。”新生应悦来自浙江省宁波镇海中学,和今年在浙江录取的188名同学一样,非常认可港中大(深圳)国际化氛围、优良的师资、全人教育的书院制文化,她感谢学姐的热情帮助和引导,并希望“能以学姐为榜样,成为一个能使学习和生活都绚烂多彩的人。”
(学校供图)
(晶报供稿)
编辑 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