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 | 战胜贫血的城市
深圳特区报 梁兆松
2020-09-02 10:05

1991年11月1日,100多万深圳人几乎同时发现:这个现代化城市患了“贫血症”!

金姨中午下班回家,拧开水龙头准备做饭,但只听见自来水管“咝咝”作响,却不见半滴水珠儿流出来。水龙头傻乎乎地张开嘴巴,不管金姨怎样摇它、拍它、敲它甚至踢它,它就是滴水不漏。

类似金姨家这样的闹剧几乎同时在深圳的许多家庭、旅店、宾馆上演,市民怨声载道。

这一年,深圳人为支援华东灾区捐献了4000万元,以抗御洪水的肆虐,而今天,深圳人自己却没有水用。水呵,水!

求水的人们涌到自来水公司,自来水公司仿佛成了一座龙王庙,人们吵吵嚷嚷、推推搡搡地围成一个大圆圈,而可怜的经理则成了圆心。

经理被这群浑身冒火的市民围住,汗雨淋漓,脸上堆着勉强挤出来的苦笑,摊开双手,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结结巴巴地不断解释:“水不够,水不够。”

谁会相信“龙王爷”没有水?人们对经理的解释表示怀疑,有人摇他的肩膀,求他照顾照顾,有人扯他的衣袖,要他通融通融。

市长专线电话、电台热线响个不停,投诉、抱怨、责骂、泄愤……

港商丙反映:他把自己的全副身家都投到特区办厂,现因缺水,工厂停产,一天损失几万元,再熬下去恐怕只好去跳楼!

水荒扰乱了深圳人的正常生活,市人民医院因供水不足,医疗器械无法消毒,一些手术无法施行。市内大部分消防设施白天根本无水,万一祝融光顾,只能望火兴叹。不少机关、学校的厕所因缺水冲洗,臭气熏天。一些星级酒店,因为不能给住客提供自来水洗脸洗澡,更被客人骂到海外去。

有人甚至扬言要将深圳“自来水公司”门前的招牌改一个字,改为“不来水公司”。

水荒,可怕的水荒,城市的贫血相当可怕!

水是生命的源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都离不开水。同样,自来水是城市的血液。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不少城市因水源枯竭而走向衰亡。当然,随着近代科技的进步,也有一些缺水的城市避免了衰败的命运。沙漠王国科威特,虽然境内既没有河流也没有湖泊,但海水化淡的方法竟能使100多万人在那里生存下去。东方之珠香港也是一个缺水的城市,但现代科技却可以从数百公里外的东江,通过八级提升,把水源源不断地送到香港。

为了供水给香港,广东省1960年专门建立了东江——深圳工程,修建了大型的深圳水库。水库的水主要供给香港。深圳成立特区前,人口不足两万,一间建于1963年的小小的水厂,每日只须雁过拔毛般从水库抽些水,生产0.25万吨自来水,就足以供应深圳人食用,何曾闹过什么水荒?

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活力充沛,十年间外来人口激增,至1990年已超过100万。工业用水、商业用水、居民用水……每日的自来水需求量就达到65万吨,相当于10年前的260倍。尽管东深工程在1985年进行了第二期扩建,但仍无法完全满足深圳人的需求。1991年10月前,东深供水局对深圳的供水量每日50万吨,从11月1日起,由于东深工程进入停机维修期,对深圳的供水只能减至每日35万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龙王难做无源之水,面对30万吨自来水的缺口,深圳自来水公司经理只能苦水独吞,虽然肩膀快被人们摇松,衣袖快被人们扯烂,但也拿不出更多的水来浇灭人们的火气。

市政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决定采取多项应急措施,尽力减轻市民疾苦。

一声令下,自来水公司即时增加供水时间,改凌晨供水为早上5-7时,晚上6-8时,对住宅区内一天24小时都取不到水的用户,由自来水公司在地面安装水龙头,或用车辆送水上门,以便居民取水。自来水公司还组织党团员、青年员工为住在高楼的孤寡老人病残妇孺等困难户送水。

与此同时,市领导等又飞车上广州,向省政府告急,力陈近日水荒给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造成的困难,要求省政府伸出援手,解救深圳燃眉之急。

省政府领导听取汇报后,指示省水电厅立即对东深全体员工进行紧急动员,把增加深圳供水当作特殊任务完成,确保在东深停机检修期间给深圳每日供水40万吨,力争再多一点。

大“龙王爷”松了口,从牙缝里挤出了5万吨水给深圳,深圳的水荒总算暂时得到缓解。

深圳今天的常住人口已极为可观,但却从未再发生1991年那样的水荒。这就是今天创造的又一项奇迹了。

编辑 董雯静

(作者:梁兆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