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译《追忆似水年华》之必要 | 人文天地·新阅读

陈太乙
2024-05-12 10:18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追忆逝水年华(第一卷):斯万家那边》

[法]马塞尔·普鲁斯特 著 陈太乙 译

新行思|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eons 2024年1月版

2019年底,陈蕙慧女士邀我重译《追忆似水年华》,并慨然允诺十年。从此,我不再是普鲁斯特世界的局外人。

太难、太长、太绕、不知所云,再也不能拿这些借口来逃避这套传说;而且动作要快,因为,人生真的太短,十年转眼已过了五分之一。然而,即使如此,似乎已过了好久,仿佛还很遥远。终点会安然在那一端等我吗?回首先前的五个十年,惊觉如此匆匆,恍惚自己做了什么,记住了什么…… 普鲁斯特神启一般地告诉我:答案得往未来去追寻。

我尽可能地将前一段翻译人生装进行囊:塞荷的“泛”思想铺就一个包罗万象的宇宙、比斯万稍长的波德莱尔为第二帝国的巴黎涂上现代色彩、与叙事者年纪相近的阿兰呈现某种博学者的样貌,以古典哲思迎对工业革命带来的进步、尤瑟纳尔的文字气场和重建两千年前时空的功力,甚至不漏掉欧赫贝的奇幻想象、三境边界里的失重感,当然,也绝不忘记悉心照顾亲爱的马塞尔至他离开我们那天的塞莱斯特。出发,首先航向充满参考书籍、影音广播、讲座展览、手稿文献,比《追忆似水年华》本身更深更广的资料汪洋。Jean-Yves Tadié的两大册普鲁斯特传记和Annick Bouillaguet主编的普鲁斯特辞典常驻案头,Antoine Compagnon在法兰西公学院讲授的相关课程我听了一遍又一遍。《斯万家那边》自1913年初版至今已超过一个世纪,在网络资源丰沛,共享观念发达的时代翻译这套书,非常幸福。

一个世纪后的读者,应当也是幸福的。经过百年来的发展,精神分析已成显学、社会趋向多元与包容、艺术表达更富创意、更摆脱框架,正到了品味普鲁斯特的最佳时刻。因此诞生这项经典重译的计划。感激多位前辈开垦这片土地,如今,我们希望它成为容易亲近的乐园,就像贡布雷的教堂,随时可进去默祷片刻,每个星期日固定去望弥撒;彩绘玻璃雕刻壁画织毯诉说故事,是美的启蒙,文化的传承;守护镇民的日常生活,亦为游子指引家乡的方向;时光在这里流淌,心灵在这里休憩,“若是外面天色灰暗,教堂里必然明媚灿烂”。

然而,如何捉摸短句隐晦不明的意味,处理那些迂回的长句?要安置逗点之间、破折号之间或括弧里的项目,扣紧相隔甚远的关系子句及其先行词,用流畅到位的中文表现且不违背原意,不简化细节(因为所有逻辑都在细节里!)同时令读者乐意细细咀嚼;如何扭转众人对普鲁斯特叨叨碎念的既定印象,进而认识他的幽默、轻盈、灵巧…… 挑战何其多。很幸运地,出版社时时倾听我的需求,不吝人力物力,给予温暖的支援;我不乏为我解惑的师友,还有挑灯夜读,一面记下每个卡关段落并陪我找出解法的秘密读者,以及,最重要的,一位心思缜密,极其专业,灵魂比我更贴近普鲁斯特的编辑。我想,我们一起为中文读者找到了契合内心独白的阅读节奏。

我以1987年的七星文库版及1988年的Folio版为文本依据,翻译大约一年半,修稿不只六个月。每一次修稿,每一次重读,小范围大范围地重读;每一次重读皆修改,每一次修改皆多一次更贯通原意,更贴近原文,领略更多文学之美,作家之神妙的机会。那亦是激发自己,说服自己尚未枯竭的机会。于是稍懂普鲁斯特为何改稿不停,至死方休:那是与自己的对话,为自己打气,藏着活下去的动力。重读,修改,昨日死,今日生,预约一个理想中的,未来的自己,为她准备后续的旅程。

延伸阅读

《追寻逝去的时光 第二卷II:在少女花影下》

[法]马塞尔·普鲁斯特 著

[法] 斯泰凡·厄埃 编绘

周克希 译

后浪·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4年5月版

本书是《追忆似水年华》的经典漫画本,中文译名为《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册《去斯万家那边》和第二册《在少女花影下I》分别于2018年1月和11月推出中译本,本书是漫画本的第三册,包含了原著小说第二卷中“在斯万夫人身旁”一章的主要内容,与漫画本第二册合起来构成了小说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的完整内容。

这部漫画本是在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著名小说《追寻逝去的时光》基础上改编而成,对话与旁白均摘自小说原文,无一字增删。原著小说共分七卷,讲了叙述者的童年记忆、出入上流社会的经历、友谊、爱情和回忆,是“一战”前夕法国上流社会和半上流社会的众生相。漫画本除了绘制精美,逼真,更将小说化繁为简并不失精髓,为更多读者打开了这部世界文学瑰宝的大门。

编辑 秦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陈太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