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画”语,绘制文化交流新图景!“关山月1940年代西北写生与敦煌临摹专题展”亮相新疆美术馆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05-08 23:3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80多年前,国画大师关山月一次“向远西行”的艺术之旅,如今在新疆这片美丽诗意的土地上产生了艺术“回响”。5月8日,由新疆美术馆、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主办的“塞外驼铃——关山月1940年代西北写生与敦煌临摹专题展”在新疆美术馆开幕。这也是关山月的专题展首次来到新疆展出。

展览开幕式嘉宾合影

2020年,关山月美术馆以馆藏关山月1940年代的西北写生与敦煌临画的作品为基础,联合敦煌研究院,推出“塞外驼铃——关山月1940年代西北写生与敦煌临摹专题展”,好评如潮。该展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时空交汇,如今在大美新疆聆听80多年前的“塞外驼铃”,别具韵味。关山月在1940年代深入西北所创作的近50件写生作品和敦煌临摹作品,生动展现出这位国画大师与西北的“艺术情缘”。

文化交心

推动“文化润疆”的发展

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关山月美术馆自1997年建馆以来,一直致力于关山月与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系列展览的策划、研究、展示工作,并屡获国家级大奖。作为深圳的文化品牌,关山月专题展在全国享有盛誉。此次展览来到新疆展出,是深圳文化“走出去”的积极尝试与实践,也得到新疆艺术界与观众的热烈反响。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关山月美术馆专业策展能力与学术性的肯定,也是深圳文化品牌影响力与辐射力的有力呈现。展览的举行不仅有助于推动两地美术馆界在策划、策展、管理、运输、学术研究等专业领域深入交流,也积极推动了“文化润疆”的纵深开展,为双方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副馆长陈俊宇致辞

正如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副馆长陈俊宇在开幕致辞中所说,这一展览标志着新疆美术馆和关山月美术馆合作的开始,这也意味着新疆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艺术领域有着更为宽广的交流前景。

新疆美术馆党支部书记、馆长 刘世清致辞

新疆美术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刘世清表示,这次展览对于加强两地的文化交流,丰富“文化润疆”,提升新疆美术的服务品质,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文化需求有着重要意义。

关山月艺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关怡致辞

活动现场高朋满座,气氛热烈。关山月艺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关怡也来到现场。她将关山月当年赴西北写生的故事娓娓道来,引起观众共鸣。她表示,今年是关山月先生诞辰112周年,感谢关山月美术馆和新疆美术馆举办这一意义非凡的学术展览,这也是对关山月先生最好的纪念方式。

领导嘉宾观展

以新视角与更广阔的维度

展现关山月的艺术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是多元文化的荟萃之地。“塞外驼铃——关山月1940年代西北写生与敦煌临摹专题展”与新疆在地缘上有着密切联系。该展选择抗战时期有典型意义的文化大迁徙的西北地区作为切入点展开研究。

展厅现场

1943年,关山月携夫人,与赵望云、张振铎,历尽艰难,辗转跋涉,经河西走廊,进入祁连山,出嘉峪关,到达敦煌临摹壁画。在写生旅程中,关山月获得了完全不同于岭南地域风貌的视觉体验。敦煌壁画的独特风格、雄浑瑰丽的西北景色和多民族的奇异风俗为他的作品注入了新活力。

展厅现场

此次展览试图以新的视角来探讨和研究关山月西北写生和敦煌临画,重新认识那一代美术家的艰难探索和实践。这启发我们反思传统与当代、继承与发展、本土与世界等问题;同时也为新时期中国美术的发展与价值建构提供新的资源。

情景交融

涌动南与北的艺术交流

塞外的驼队、劳作的少数民族妇女、牧民游牧的情景、祁连山雪域风光、热闹的市集……此次展出的《北国牧歌》《塞上驼铃》等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岭南派大师关山月笔下的西北迷人风光。

《塞外驼铃》挂轴 60×45.3 cm 纸本设色 1943年,关山月美术馆藏

本次展览的主题画《塞外驼铃》是关山月1943年在玉门所画的绵延驼队,郭沫若为其题诗作跋。据关山月美术馆策展人考证,关山月所绘的正是从新疆途经玉门,运送苏联抗战物资到兰州的驼队。此行关山月虽然没有到达新疆,却因这幅画与新疆结缘,也体现了新疆在抗战时期地缘政治的重要贡献。

《北国牧歌》47×55 cm 纸本设色 1943年

正是因为早年对新疆的美好憧憬,1974年,关山月到新疆体验生活,为乌鲁木齐的机场创作了山水画作品《天山牧歌》;1975年关山月又再度来到新疆伊犁,登上了终年积雪的天山之巅,创作另一幅《天山牧歌》,此画现藏于中国驻法国大使馆。

展览吸引很多年轻观众看展

在展厅里,关山月临摹敦煌的作品放置于营造的敦煌洞窟中,观众可以沉浸式领略中国壁画的魅力。与之形成关联性的是,从敦煌出玉门关往西,沿着丝绸之路的中道,1500公里之外有着新疆地区保存最大的石窟寺群落龟兹石窟,其中又以克孜尔石窟为首。丝路上的克孜尔,正是中国石窟的起点。从新疆克孜尔石窟到敦煌莫高窟,两地石窟的壁画面貌,皆是灿烂丝路文明的写照。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陈俊宇表示,希望以展览为契机,以艺术为纽带,连接起南海之滨深圳与丝路重要枢纽新疆的文化艺术交流。

精品展览好评如潮

迸发艺术的力量

在展厅里,记者看到,许多观众慕名而来。他们在作品前或者静静观赏,或拿起手机拍照,在对望与凝视之中,也让关山月的艺术流淌在心灵深处。

观众看展

关山月在西北写生中有许多细腻生动又感人肺腑的故事,吸引观众去探寻。观众陈小姐表示,非常高兴能在新疆美术馆看到国画大师关山月的作品。“这次展览展出关山月西北写生的精品,里面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元素让我们新疆人很容易产生共鸣,深刻感受到国画艺术与传统艺术的魅力。”

观众看展

在展览的“压轴之作”——《鞭马图》前面,很多观众拿起手机拍照。作品着重刻画了扬鞭策马的动作。画中积极奋发之情打动了很多观众。陆先生表示,这件作品立意高远,耐人寻味。“它展现出关山月先生将家国情怀与艺术风格融合在一起,表达出国家民族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的决心。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展览,希望今后在新疆能看到更多关山月大师的作品。”

新疆的美术界人士也对此次展览给予很高评价。他们认为,此次展出的每一幅都凝聚着关山月的艺术追求,是新疆广大美术工作者近距离学习关山月艺术的一次绝佳机会。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