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龙岗区各校迎来了繁忙的开学季,由龙岗区建筑工务署负责建设的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岗)国际部项目同步开门迎接新生。据悉,该校为48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实行小班制国际化教学,进一步满足市民对优质化教育资源的需求。
据悉,今年以来,在疫情影响下,龙岗区建筑工务署弘扬攻坚克难铁军精神,会同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努力与时间赛跑,克服疫情影响,推动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岗)国际部项目新建工程于4月30日基本完工,经过连续紧张的3个月收尾冲刺,项目于7月完成竣工验收,教学区、宿舍区均通过室内环境检测,目前已交付校方办学使用。
依山傍水,打造自然和谐“山湖校园”
深外(龙岗)国际部项目位于坂田街道岗头社区象塘路30号,紧邻岗头水库,用地面积5.0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总投资12.64亿元。建设内容包括高低年级教学区、图书馆、体育馆、剧场、学生宿舍楼、行政办公楼、教职工宿舍等建筑。学校设置1-5年级20班,6-12年级28班,实行小班制国际化教学,由市政府全额投资,委托龙岗区建设。
项目选址依山傍水,得天独厚,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资源。为最大程度利用好现有景观资源,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校园环境,该项目在规划设计上充分尊重现有地形地貌,绕山体展开、沿湖自然生长,整个校区如同一枚别致的项链,将各个部分有机串联起来,在青山绿水环绕中营造出山湖自然之景。
简欧风格,打造灵动稳重“百年校园”
深外(龙岗)国际部定位为高标准的国际化特色学校,相比普通校园,该项目在建设标准和外观风格上均有提高和突破。
为彰显国际特色,学校外观采用红瓦黄墙的简欧建筑风格,整体建筑线条整洁,形体轻盈典雅,加上宏伟大方的坡屋顶和经典的山水园林布局,灵动而不失稳重,为学校建设“百年学府”夯实了底蕴基础。
互联互通,打造泛在开放“便利校园”
本着开放、便利、共享的原则和理念,学校在空间上进行了诸多细节和人性化处理。
首层设置了架空绿化空间,便于学生在其中漫步、玩耍、相遇、探究,模糊传统教学只在室内发生的情况,所有空间均定义为泛教学空间,寓教于乐,让学习随处发生。
为便于师生和家长安全、便利通行,学校在交通组织及设计上也下了一番工夫。采用人车分流交通体系,架空风雨连廊串联整个建筑群,实现无风雨通行。
设施齐全,打造多元融合“个性校园”
学校功能分区齐全、设施设备配备先进,秉承“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目标,打造多元融合的“个性校园”。
宽敞明亮、类型齐全的教室, 典藏丰富的图书馆、阅览室,数量充足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保证了未来师生教学学习的顺畅高效开展。
恒温泳池、高尔夫球练习室、健身房、武术室、壁球室……完备的体育设施,为学子们各自发挥兴趣所长,提供了绝佳场所。
除此之外,学校还设置了TOK(CAS)学习中心、剧场、教学小剧场、黑匣剧场等极具特色的趣味教学场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设置有心理咨询室、宣泄室等特色用房。心理辅导是国际学校重要部分,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交心环境,打造孩子们的心灵港湾。
用材考究,打造对标国际“质量校园”
深外(龙岗)国际部项目体量大、工期紧、标准高,要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建设这样一所高规格的国际化学校并非易事。为确保学校按期高质量建成,龙岗区建筑工务署除了弘扬攻坚克难铁军精神,在实干、苦干、巧干上下功夫外,对材料品牌等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和细节把控亦毫不含糊。
现场设有专门材料样板间,在选材用材上注重品牌质量,同时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建筑外立面部分采用大理石。疫情期间,面对大理石材加工点处于疫情发生地情况,为保证项目石材供应,该署千方百计从福建等地调度来高品质大理石。
装修材料标准与日本欧洲等国际接轨,内装板材全部满足欧洲E0标准,密保检测达到卫生部GB/T 18883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有保障。
带有300米标准跑道的足球场,种植“兰引三号”天然草,方便孩子们将来在绿茵场安全、舒适运动,尽情挥洒青春。
科技助力,打造高效便捷“智慧校园”
漫步在深外(龙岗)国际部,你会发现,学校不仅高颜值、高质量,高科技亦“在线”,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智慧校园”随处可见。
校园通讯采用全光网系统和华为5G网络,实现wi-fi信号全覆盖。 教室全部装备有电脑多媒体教学平台,配备平板、笔记本等电子设备,充分利用互联网海量学习资源,达到“智慧课堂”“同步课堂”效果,最大化满足孩子们个性化学习需求。
编辑 刘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