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晶报专访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陈建功:期待深圳在自己的文化中开出自己的“繁花”
晶报记者 余梓宏 摄影 全国新书首发中心/供图
05-06 07:23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4月27日,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陈建功在深圳参加作家李瑶音新书《云门鹅踪》首发仪式。这已是近一个月来陈建功参加的第二场深圳作家的新书首发仪式,上一场是杨黎光《奔腾的深圳河》,足见他对深圳文学的关注与关怀。作为“京味文学”的代表性作家,陈建功以其作品呈现出的浓郁地域特色、写出了老北京的“精气神儿”而为人所称道。

城市和文学一直在不断地相互滋养。今年年初,描绘了上个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电视剧《繁花》大热,带火了上海的“风姿”。这让不少深圳人感慨,同样拥有“繁花”时代,期待深圳也能孕育出一部具有鲜明深圳特色、能够“破圈”传播的城市文学代表作。

值陈建功造访深圳之际,在当天《云门鹅踪》首发仪式后,晶报记者在中心书城24小时书吧对陈建功进行了一次专访,请他谈一谈对深圳文学的印象,也谈谈深圳文学该如何“繁花似锦”。

▲陈建功

深圳作家不断延展文学边界

陈建功一直关注深圳文学的发展,他表示,对深圳最深刻的体会是,深圳是一个塑造人、也是塑造作家的地方。“深圳的文学生态是一个最美好的生态,不仅表现在多样性上,还表现在不断延展文学上。”

他提到,深圳作家李兰妮就是国内最早写抑郁症的作家,在大众对抑郁症还不甚了解之时,她的作品已开始着墨于如何战胜抑郁症,“她本人得过抑郁症,所以她非常勇敢地面对自己,抓住了对人本身的认知,拓展了对人理解的深度,体现了文学的本质。”

而近年来,《我在北京送快递》《我的母亲做保洁》等一系列从基层视角出发的文学作品“异军突起”,“打工文学”再次备受瞩目。陈建功表示,在过去打工者是很少进入文学视野的,对于城市普通老百姓情感状态的关注,其实深圳是开了风气之先,“打工文学”最早就是在深圳崛起的。

在陈建功看来,深圳文学表现出了非常缤纷的人生和社会现象,呈现出了多样的文学追求,这与深圳是拓展个性和实现梦想的好地方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深圳在人才培养上有新的观念,全国各地的人涌向这里,都是为了寻找机会,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这座城市不忌讳各种经历,这为作家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深圳的“繁花”需开掘地域文化

提到《繁花》,陈建功回忆说,2013年他在主持第二届施耐庵文学奖时,就给《繁花》(金宇澄小说作品)投了一票,“这部小说是要细细读的,作者非常微妙地揣摩了上海老百姓的心态。”而电视剧的改编,则突出了在上海滩发生的商战,满足了大众文化的需求,由此实现了“破圈”。

在陈建功看来,深圳人说希望有一部深圳的“繁花”,其实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深圳要诞生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文学作品,而不是简单地学《繁花》。“深圳形态的形成和渊源与上海完全不一样,深圳要出现一部既具有宏阔历史场面,又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就得从自己的地域文化中去开掘。”

从深圳作家李瑶音身上,陈建功看到了深圳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在观念上的更新。“深圳人就认为,自己的幸福很重要。比如李瑶音,之前是公务员,后来成为了记者,再到企业高管,之后又再去写作,不断追求幸福和自我的愉悦。在这种文化背景和观念之下,我相信深圳是能够源源不断诞生出抒发自我的文学作品的。”

陈建功认为,深圳人也不必太着急。“一部作品何时能出现是很难说的,虽然《繁花》这部作品很好,但一开始出版时并不走红,后来评了奖,再加上改编为电视剧,才有了大众的喜爱。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关键仍然在其人文的深度。”

找到自己下雨的云彩

关于地域文学,陈建功曾有一个精辟的论断,那就是任何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的作家,其中有所成就者,多为外来人士,即便是本地出生的作家,也一定会有离开本地外出生活一段时间的经历。

就像老舍,早年写小说,京味非常“油”,掌握得很纯粹,但却缺少高屋建瓴的文化把握,直到他从英国回来,有了对照和反观,才一下子抓住了京味“原来要这么弄”。陈建功也以自身经历举了个例子,他是广西北海人,后来随父亲移居北京,第一次去澡堂洗澡,“吓坏了,不敢进,全屋子都是赤身裸体的”,也由此产生了“文化震惊”。在陈建功看来,每一种地域文化都有其微妙的地方,只有外来人或经过比较的人,才能发现其中的趣味、通过文学表现出来,在地域文化韵味上有新的开掘。

而深圳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天然有着这方面的优势。“深圳有来自各个地方文化的判断和比较,是有可能开掘出一些属于中国的,甚至是属于世界的地域文化特色。”

去年,深圳作家海漄凭借科幻短中篇小说《时空画师》一举获得了雨果奖,而深圳的青少年科幻创作也同样生机勃勃,科幻文学已成为深圳文学的又一大特色。陈建功认为,科幻小说其实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关乎科技的题材,更是代表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念,将人类的眼光放大了,具有非常广阔的创作前景。该如何在科幻题材上写出新意?陈建功的建议是,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都是会“拐弯”的,用的都是一种委婉的表达,科幻作品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文学形式,来丰富自身的表达。

▲4月27日,陈建功(中)在深圳中心书城参加作家李瑶音(右)新作《云门鹅踪》首发仪式。

深圳是一个源源不断产生新经验的城市,许多优秀的深圳作家都有着丰富的跨界经历。陈建功说,所有的文学其实都是阅历和知识,并不是中学作文写得好,就能当作家,“很难说一个人就只能干固定的某一种工作,正如人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的哪一朵云会下雨,如果能保持一种对生活的热情,愿意去积累阅历,或许就能成为一个很好的作家。”

陈建功

1949年生,广西北海人,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著名作家。曾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1957年随父母迁至北京,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后在京西煤矿当了十年采掘工人,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迷乱的星空》《陈建功小说选》《丹凤眼》《前科》《找乐》,散文集《嬉笑歌哭》《北京滋味》《默默且当歌》《我和父亲之间》《岁月拾荒》等,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重要文学奖项,部分作品被译为捷克、韩、日、法、英文版本。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余梓宏 摄影 全国新书首发中心/供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