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脱贫攻坚路上闪光——记深圳市福田区扶贫干部何东辉
深圳特区报
2020-08-31 16:30

翻看何东辉的朋友圈,几乎每一条内容都和扶贫有关——

消费扶贫,他化身“微商”,在朋友圈帮贫困村推销农产品;

就业扶贫,他当起“HR”,发布信息牵线搭桥;

教育扶贫,他发朋友圈募集平板电脑,让贫困孩子们也能上网课……

从2016年到2020年,何东辉将5年的青春时光挥洒在河源市和平县脱贫一线,朋友圈真实记录着他在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

从福田区派驻和平县扶贫工作组组员,到工作组组长、挂职和平县委常委,何东辉的朋友圈成为“福和”扶贫攻坚的缩影;

从特区到苏区,何东辉用真心、真情、真意镌刻了真脱贫的幸福图景,用态度、速度、温度刷新了福田区精准扶贫的新高度。

如今,和平县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扶贫政策全部落实,省定贫困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超过任务要求近两倍;贫困村集体收入由2015年的平均3万元达到平均20余万元,最多的达到百万元以上。

一、把职业当事业,把挂职当任职            

河源市和平县下辖17个镇,245个村中有42个是省定贫困村。

来到和平县的第一天,何东辉就换上运动鞋,走向了贫困村的田间地头。

走村串户,跟贫困户拉家常,细致了解贫困村民家庭经济情况和脱贫进度,并竭力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搞调研,他深入各个镇、村,了解产业发展现状,督导推进脱贫项目,指导帮扶工作方向。起初,各个镇、村的名字他记不熟,调研需要导航指路。如今他是各贫困村的常客,有的村进村次数达到上百次。哪个村怎么去、走哪条小路快,村里产业状况、村情如何,他如数家珍。

在推动消费扶贫时,短短两个月时间,“福和直通车”运营企业——鸿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文辉跟着何东辉走遍了38个省定贫困村。郝文辉笑称,何东辉就是个“下队狂魔”。

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这是何东辉在朋友圈的座右铭。工作中他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让大家从千头万绪的扶贫工作中找到头绪,共同“知不足”补齐短板。

五年来,何东辉每年组织全体扶贫干部至少召开10次业务交流培训会。去年,作为新一轮工作组组长,何东辉组织镇、村所有扶贫干部共开展了12次业务交流培训,加强精准扶贫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扎实的培训让新一轮派驻干部有效缩短了适应期,业务能力迅速提升,有效地凝心聚力,锻造了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扶贫干部队伍。同时,他还把帮扶干部的党性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他将自己多年来在党建、扶贫工作上的心得体会撰写成培训课件,为全体帮扶干部上了六次党课,要求大家要做到“心中有责,眼里有活,手上有招”,人人争当“出彩”干部、“有为”之人。

工作中,何东辉深切体会到人才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为此,他积极主动汇报实施“千人培训计划”的想法,并得到了福田区委组织部大力支持。在何东辉的推动下,从他开始挂职的2016年底开始,和平县村(居)党组织书记、年轻科级干部、组工干部等各级各类干部开始分批分期到深圳开展教育培训,至今已超过1000人次,期间福田区也也接收了7名年轻干部挂职锻炼,为期半年锻炼让他们学到很多先进经验、做法,为当地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夯实了基础。

在深圳工作多年,何东辉深知资源、渠道和平台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永动机”。为更好推进扶贫工作,让产业扶贫链条衔接的更为顺畅,他在福田、和平两地来回跑,和一切有助于扶贫工作开展的组织、领导沟通汇报,殚精竭虑争取资源。每当有后方帮扶单位领导来调研慰问,他基本都会陪同,主动汇报工作思路,希望借助各单位的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帮扶项目,加大消费扶贫力度,为贫困村解决实际困难。

对当地职能部门和各镇党委政府,他主动协调,力促加强重视程度和主体责任落实,为扶贫工作开设绿色通道,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对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他带领全体派驻帮扶干部,搭建平台、筹措资源,动员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五年来共发动了100多家社会组织、爱心机构或辖区各街道股份公司到和平县开展各类帮扶活动达数百次,营造起社会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  为了脱贫攻坚,何东辉带着队伍白天忙完晚上忙,办公室的灯经常是到了凌晨还亮着。遇上急难险重的任务,何东辉曾一连41天驻守和平,连续6个周末没有回深与家人团聚。

“你是深圳来的帮扶干部,怎么比我们本地干部还要累还要拼啊?”每次听到类似的话,他都会说:组织信任我,和平的领导、干部和群众认可我,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我不能辜负组织重托,必须要不折不扣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为            

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为。何东辉常常用这句话鼓励和鞭策驻村干部。

在基层工作多年,他明白党建引领在基层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他引入深圳社区“党建标准化”理念,深入推进省定贫困村党建标准化建设,并推陈出新,目前已达到4.0版本,“特区+苏区”共融共促更为深入。他在全省首创省定贫困村“微党校”,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赋予村级党组织党员教育功能,更好地凝聚党员、服务群众,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他力求宣传全覆盖,自2016年6月23日起创办了“精准福和”微信公众号,并自行编辑、维护,搭建学习平台,传播正能量,宣传工作动态,截至目前,已发布扶贫政策、工作动态、典型事例、干部专访以及党建工作等信息8000多条,部分编发信息被学习强国、人民日报、深河两地新闻媒体报纸、福田信息、两地共建微信公众号以及“读特”、“读创”、“南方+”等新媒体转载刊发。

何东辉认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厚植产业基础,才是巩固好脱贫成果的关键,也是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本路径。在新一轮扶贫中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和平县长效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点到面、从面到片,目前初步形成了“固本+开源”、“绿色+长效”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产业项目“短平板”与“长流水”并进,在谋篇布局落地长效产业的同时,全面发动“散种散养”,结合贫困户的意愿和需求引导种植、种养,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极大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全县散种散养的贫困户达到90%以上。

坚持“做大、做强、做精”导向,根据各村实际,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谋划“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长流水项目,重点扶持可持续创收增收产业,逐步壮大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品牌产业。

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践行“生态和平、现代和平”发展战略,培育和引入符合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加快构建“农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新格局。

通过“外引、内联”,引进省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和培育壮大本地农业企业,提质培育新型农业,发挥产业集聚作用,着力构建多元长效产业链,例如,为引进“阳夏水产”这一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深圳菜篮子企业,他从2019年4月开始跟到12月,领着企业负责人走了五个镇十二个村,在企业打退堂鼓的时候,以自己的坚持和事业心最终感动了企业,从而让企业下定决心在和平发展。目前阳夏水产在彭寨镇已建立起100亩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预计投入2700万元,开创了河源地区养殖海产的先河,预计年营业额能达到400余万元。

扶贫更要扶智,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巩固脱贫的根本之策,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这些年,何东辉不断奔走在福田区、和平县两地教育部门,积极沟通联络、搭建桥梁,2019年9月,促成两地签订了2019-2021年《教育对口帮扶框架协议》,首批选派了8名优秀骨干老师进驻支教,不到一个学期就开展了15次共建活动。他积极寻求深圳高校帮扶资源优势,牵线联合深职院、德昌机电学院以及和平职校开展长期职业教育帮扶合作,招收贫困学生开设“和平专班”,让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促进扶贫与扶智紧密结合。

销路决定出路,如何打通扶贫农特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最后一公里”,让消费为脱贫注入长效活力,是何东辉一直思考的问题。2018年,他试行推进“定向采购、定量收购、定额包销、定标促产”的产销一体化帮扶新模式,连接和集聚产业扶贫各要素,推动帮扶单位利用工会会员费购买贫困村农特产品,组织扶贫产品参加农产品产销对接20多次,在一定程度上打通扶贫产品产、供、销渠道,补齐了短板。

2019年,何东辉协调福田、和平两地职能部门,整合全县扶贫农副产品资源,联合县扶贫工作局以及深圳“菜篮子”企业共同培育“福和直通车”消费扶贫平台,并在全省创新实施消费返还模式,以消费总金额的10%为贫困村打造“产业基金”,作为建立长效脱贫机制的新路径。该平台反响热烈,效果凸显,通过将农产品变为商品,拓宽了扶贫产品销售途径,切实让群众看到增收致富的希望,极大激发贫困户种养的积极性。目前已有42个帮扶单位签订协议,接收订单金额1300多万元,完成全部订单后将为贫困村增加130万元的“产业基金”。

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功成不必在我是境界,功成必定有我是担当。何东辉将全部心思放在了脱贫攻坚事业上,多次请辞、婉拒各级各类奖项和评优评先。

没有奉献精神的人,当不好扶贫干部。这是何东辉经常挂在嘴边一句话。有时候,扶贫工作确实太忙太累,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家人难免有怨言。何东辉在几次培训会议上都强调,派驻干部把工作做好的同时,也要兼顾家庭,多花时间陪伴家人,注重劳逸结合,有了好身体、好家庭才有更强大的战斗力,才能用更好的工作业绩来回报家人的支持。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民”,他要求驻村干部要切实把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去做,当成自己的事去做,用心去做,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他常以细节决定成败要求工作,以上率下、以身作则,时刻保持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状态、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把每一项扶贫工作落细落实落地。他说,点滴见品行,细节定成败,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多积尺寸之功,才能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才能更好地推动脱贫攻坚伟大事业。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通过发挥本土企业带动作用,工作组在12个省定贫困村设立了福和醒狮扶贫车间,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脱贫。同时,何东辉积极协调、搭建平台,推动两地人社部门及帮扶单位联合举办了四场招聘会,共解决1000多人就业。

文化扶贫,涵养新风。何东辉深入挖掘贫困村文化历史资源禀赋,引入社会组织通过公益设计、网上众筹的办法打造“古村客厅”,建设集党建、人文、村史、特产展示、乡村活动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对口帮扶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关键时刻,扶贫干部就得冲上去。与全体扶贫干部在抗洪抢险、疫情防控工作中,何东辉尽忠职守,勇于担当,挺在一线,越是艰险越向前。如在河源“6·10”“6·12”洪灾期间,组织全体帮扶干部在抗洪抢险中冲锋在前,排除险情、转移受困群众,在灾后复产中,第一时间争取了300万元救灾专项资金和一批救灾物资,并动员帮扶单位和社会力量开展系列慰问和帮助恢复生产。疫情防控期间,何东辉统筹当地贫困村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线作战,同时要求帮扶干部全力克服疫情影响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在他带领下,全体扶贫干部凝心聚力,并肩作战,战疫、扶贫、生产三线作战跑出了“加速度”。

将无悔青春躬耕于脱贫攻坚一线,将初心使命镌刻在鲜红的党旗。和平县县委书记陈劲松评价:何东辉同志真正做到了心在和平,干在和平,奉献在和平,开花结果在和平。

编辑 昌慧        

(作者: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