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21日,深圳作家杨勤携新作《红楼续书.红流三部曲》亮相深圳中心书城。作为“深港共读 山海相阅”系列活动之一,昨天的新书发布现场气氛热烈,好评如潮,读者购买踊跃。
杨勤表示为《红楼梦》做续书是为了弥补自己心中一直以来的遗憾。“红楼未完,海棠无香,实为憾事。所以,我根据《红楼梦》的判词与伏笔写成《榴花纪》《桃叶渡》和《凌波行》。”据悉,《红楼续书.红流三部曲》写作历时三年,是依据《红楼梦》残本第一回及第五回太虚幻境判词和红楼梦曲所预示的人物命运,对红楼人物元春、秦可卿、妙玉、薛宝琴、探春以及红楼奇男子柳湘莲等的故事进行延申创作和续写。
作为“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曾有很多作家和研究者进行续写,杨勤认为,这部悲剧的深刻性,在于梦里的人们不肯醒来;更在于有的人醒来,但也改变不了那个时代的结局。《榴花纪》是《红流三部曲》上册,写了与贾府命运紧密关联的贾元春、秦可卿。元春进宫,受封贤德妃,与她的判词之间,那么突兀反常,为什么?秦可卿,一个谜一样的人物,她的存在,她的死亡,一直笼罩着阴影。本书对于围绕她二人身份、身世及结局作了入情入理的展开。同时对王熙凤因放贷事发系于狱神庙,林黛玉“玉带林中挂”、薛宝钗“金簪雪里埋”等情节也作了补叙。整本书悬念迭出,最后当元春线与秦可卿线交织,所有人的结局尘埃落定,不禁让读者慨叹,她们是《红楼梦》人物,也是“梦中人”。
中册《桃叶渡》以柳湘莲、妙玉、薛宝琴等人为线索展开,亦据原著伏线。柳湘莲乃红楼奇男子,有情有义,文武双全,他的出家令人感慨,但显然也不是最终结局。脂评在《好了歌》中“强梁”二字旁批出“湘莲一干人”。本书写其寻找自我,最终从道士、强梁走向带领众人经商、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情节紧凑,言之有据,写出了柳湘莲、薛宝琴的成长,也将妙玉的故事补写完整。以大运河、金陵、舟山群岛、广州湾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和背景,整体故事布局曼妙,读之如同随主角身临其境。
探春是大观园甚至整个贾府,最先提出“走出去”的人。她的清醒与果决,在抄检大观园中,原著描写得淋漓尽致。这样一个女子,既然走出贾府,定有一番事业。下册《凌波行》以贾探春为视角切入,根据其判词“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作者大胆创作构思,设想探春远嫁南洋,创作出众多南洋国家,其时正值西洋人发动香料战争,探春展大才,团结国民与之抗争。脱离中国的土地,作家笔致汪洋,既写了工业国家对农业国家的碾压与侵略,也写了被压迫的南洋人奋起之路,尤其是几场海战,写得荡气回肠。
本书作者杨勤毕业于云南大学,是哲学、法学双学士,退休前曾在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工作,做过庭长,四级高级法官。作为“跨界作家”,杨勤认为文学和法学是可以兼容的。文学可以描写一切,包括法律;法律是裁判的依据,包括文学在内的纠纷都在它调整范围之内。“比如一本书,叫《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个知识产权案件,就是要判这本书是不是对另一本构成了抄袭。我看过那份判决书,20多页,一段一段的对比,修辞手法是否相似,框架人物是否相似,写得明明白白。没有好的文学功底,写不好这份判决书。至于法律内容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那更是横无际涯,比如《人民的名义》这部剧,里边就有许多法律事件。所以,一个法官,同时可以是一个好作家,只要他有精力;一个作家,就写作的维度来说,也不存在跨界。”
杨勤认为,红楼对于她,就像大江大河的存在,奔流不息,决定给书籍起名《红流三部曲》是因为自己的文字,如同其他相应召唤,付诸努力的研究者、续书者一样,就像支流、细流,“但三册书独立成篇并有所关联。”
据了解,《红楼续书.红流三部曲》首发深圳,随后将在广州、昆明、天津等地进行新书宣发。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