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何以“暖心”?

读特客户端综合
2024-04-19 18:52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爱护动物,保护生态文明,深圳er是认真的!

咱深圳er的暖心

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

还体现在救助小动物身上!

这不,不久前

深圳人又救了一位国家级“大咖”

↓↓↓

“鸟中国宝”东方白鹳受伤落难

深圳人接力救护

在深圳西坑野生动物救护基地的

水鸟笼舍里

水鸟们正悠闲踱步

其中一只体态优美的东方白鹳

尤为引人注目

它因受伤无法飞行

静静地站立水中环顾四周

这只受伤的鸟儿是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救护和疫源疫病监测站于今年1月根据市民拨打的救护电话在宝安立新湖公园救助的,经仔细辨认和鉴定,它正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

为了让受伤的东方白鹳减少应激和体力消耗,工作人员罩住眼部后,送至西坑野生动物救护基地进行救护。

经兽医初步检查诊断,该只东方白鹳体重4.5千克,全身淤泥,右趾部被翻板钩盘钩钩住,左跗蹠部有多处钩伤破皮且伤口不同程度感染,左腿跗间关节、跗蹠部、跗趾关节肿胀,加上被困太久体力消耗过多,站立困难。

工作人员为东方白鹳拆除鱼钩,清洗身上淤泥,吹干羽毛,进行了抗炎止痛消肿和补液恢复食欲等治疗护理。随后,工作人员把东方白鹳安置在检疫区进行24小时观察,并根据它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深圳西坑野生动物救护基地

东方白鹳经救治后已逐步恢复站立

东方白鹳档案



东方白鹳是一种大型的涉禽,体态优美。长而粗壮的嘴十分坚硬,呈黑色,仅基部缀有淡紫色或深红色。嘴的基部较厚,往尖端逐渐变细,并且略微向上翘。眼睛周围、眼线和喉部的裸露皮肤都是朱红色,眼睛内的虹膜为粉红色,外圈为黑色。腿、脚甚长,为鲜红色。



图片来源: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东方白鹳有“鸟中国宝”之称,为冬候鸟,对生活环境要求极高,在2021年发布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新增东方白鹳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广东深圳、湛江、虎门、海丰等地陆续观测到成群东方白鹳,表明这些地区森林、湿地和水域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随着气温转暖,越冬候鸟陆续北迁,这只脱离种群的东方白鹳尚未彻底康复,同时错过迁徙时机,不适宜放归野外,目前暂留在基地饲养治疗。工作人员期待下一个迁徙季来临时它能康复放归,与它的鸟伴们会合。

鹿向荣 摄

其实,这种救助小动物的事迹

对深圳人来说可谓是如数家珍

令大众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应该是小豹猫救助!

2023年9月18日,深圳塘朗山郊野公园工作人员在例行巡查时,发现了一只落单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雄性豹猫幼崽。它刚刚出生一周左右,尚未长出乳牙,眼睛也未曾睁开,体重仅180克,身长17厘米。在经历了长达136天的精心救护与野化训练后,这只编号为“202309191”的野生豹猫在深圳梧桐山成功放归!这只幼小的豹猫,成为深圳救护过的年龄最小的一只。


图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可以看出

深圳er对这些小生灵的

关怀和宠爱是认真的!

不仅仅是善后(救助)

还会未雨绸缪(提前预防)

打造鸟类友好城市

深圳又有新动作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日益加快

现代建筑的玻璃幕墙

逐渐成为候鸟迁徙的“隐形杀手”

由于玻璃幕墙具有通透性和反射性

往往会使鸟类产生视觉上的错觉

从而导致它们误判飞行方向

不慎撞向玻璃

据《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2023年度报告》数据显示,鸟撞已成为仅次于流浪猫捕食的第二大威胁鸟类生存的人为因素。

记者4月18日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为打造鸟类友好城市空间,该局今年3月发布了《鸟类友好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引(征求意见稿)》。该指引从空间格局、建筑布局、立面设计、景观设计、生境营造五个方面提供指导,还特别从防止鸟撞的角度建议,立面设计上宜减少建筑立面上玻璃幕墙的使用,4层或16米高度以下不采用玻璃幕墙

图源:南方+记者 朱洪波

据介绍,目前鸟撞现象集中在迁徙鸟类。全球有九大候鸟迁飞区,其中四个迁飞区经过我们国家,而深圳所在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每年更有高达十万的候鸟途经。

而为了让候鸟迁徙的路途更顺畅

近日迁徙候鸟防撞击主题研讨会

在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城市展厅召开

来自野生动植物学、海洋科学、

绿色建筑、鸟类栖息地保护等领域的

专家学者汇聚一堂

为深圳研讨并制定更有效的

鸟类防撞击保护策略、

守护迁徙候鸟及其栖息地

集思广益

吉祥 摄

与会人员参观了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城市展厅。在规划之初,深圳湾超级总部就格外注重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除片区“超级十字”空间结构中的中央绿轴外,还特别规划了3条供候鸟迁徙的通道,通过分区建设鸟类栖息地,实施暗夜保护灯光规划等措施,将该片区打造成鸟类友好型的“生命乐园”;借助“海绵城市”做法,深圳湾超级总部通过收集净化地表雨水,形成小型表流人工湿地,在深圳湾公园内形成点状的小型淡水塘,为来往的鸟类提供一部分的淡水资源

据悉,下一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山管理局将积极整理并吸纳专家意见,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措施并推进试行,推动候鸟迁徙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助力深圳鸟类友好城市建设。

给大楼“贴膜”,为鸟关灯

深圳多方力量“护鸟”

如果说单个的力量有限

那么政府、企业、民间多方联动

在保护城市野生鸟类方面

便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2023年10月14日,腾讯在深圳总部滨海大厦外侧玻璃幕墙上,粘贴1面2层楼高的波点贴纸。腾讯为什么要在滨海大厦外侧“贴膜”呢?

其实是为了防止鸟类撞击玻璃死亡而进行的一种鸟类友好建筑设计的改造。专家指出,针对鸟类看清的玻璃幕墙,在玻璃外侧粘贴间距不大于5cm*5cm,直径不小于1cm的波点设计图案,能有效防止鸟撞的发生,更易于鸟类“看清”玻璃。

腾讯滨海大厦防鸟撞改造点实景图。图源:深圳特区报

腾讯是全国首家响应防鸟撞改造的互联网企业。为了呼吁更多企业响应防鸟撞行动,腾讯发挥了数字化优势,在“观鸟君”小程序上传了防鸟撞设计工具包,包括防鸟撞设计图纸、参数以及制作流程,供其他有需要的企业或机构单位免费下载使用。通过开放式的工具包共享,也希望呼吁更多企业开展鸟类友好建筑设计改造,减少鸟撞等生态事故的发生。

图源:深圳特区报

除此外,2023年10月,深圳海滨公园晚上提前闭园关灯,只为给鸟类提供更好的栖息环境。不少专家点赞这一举措,并呼吁公众关注光污染对候鸟的影响。

夜色中的深圳湾上空,远处的深圳湾公园进入“暗夜”。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摄

专家指出,光污染会干扰候鸟迁徙。夜间候鸟面对的光污染,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来自灯光的光污染,即夜间人造光;另一种是反光的表面,包括玻璃,会反射高度偏振光,造成偏振光污染。

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生态委员会委员李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光污染会影响鸟类的作息、觅食、繁殖以及日常的沟通交流,深圳鸟类的“居住地”离城市中心近,通过控制人工光对鸟类的干扰正成为深圳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环境实验室中心主任翟生强表示,深圳海滨公园为鸟儿关灯是深圳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先行示范之举,不仅着眼和谐生态,更体现了城市温度,对于城市生物多样性守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有着重要意义。

深圳

这座集科技与繁华于一身的

现代都市

还承载着另一个角色——

候鸟迁徙路线上的

重要中转站和越冬地

每年10月至次年5月

数万只长期迁徙的候鸟在此停歇

其中不乏黑脸琵鹭、

勺嘴鹬等濒危物种

如何让这些生灵

与城市和谐共存

成为深圳发展文明生态课题

无论是你还是我

都能为之出份力!

(除署名外,图片均来源于深圳市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综合来源: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深圳市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山管理局、南方+、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客户端综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