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成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校十周年书法展”备受好评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4-04-19 13:19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文体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展,是献给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校十周年的珍贵“贺礼”。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学艺术中心承办的“桃李成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校十周年书法展”自上月开展以来,吸引络绎不绝的观众,受到各方好评如潮。

展览现场

书法作为一种传承千年、饱经时间检验的艺术,不仅体现了文字的传承,也展现了历代书法家风骨与文学艺术的传承精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不仅继承了香港中文大学的优良传统和学术体系,还培育出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人才,是大湾区高等教育协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成功典范。“神仙湖畔凤鸣春熙暖,十载耕耘桃李薪火传”,此次展览希望通过书法形式表达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朋友对学校的美好祝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观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也特别为此次展览创作自撰联书法作品。“十年创业凭龙行大运,三千繁花为凤鸣朝阳”,不仅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墨色浓郁,浑厚朴拙,也展现出港中文大学(深圳)十年磨一剑砥砺奋进的精神。

徐扬生的展出作品

书法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受到很多师生欢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艺术中心一直推行“驻校艺术家”项目,邀请知名艺术家来校办展、讲学,张爱国、邓康延、沈少民等知名艺术家都曾被邀请到校做客此项目,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笔端龙蛇动,纸上风云生。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驻校艺术家、此次展览策展人的操应旺介绍,这次书法展征稿信息一发布就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主办方也组织了书法课的同学们创作高质量的作品参展,展现出师生、校友对母校深切的情思与激昂的个人风貌。

舞笔飞天,翰墨逐梦。此次展览不仅特邀潘云鹤、何继善、徐扬生、王玉明、谢和平、金耀基、陈鲸、孟建民、郑培凯、朱宝亭等院士及教授,深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金海,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陈湘波,深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静、副主席赵永金、于延丰、宁树恒、林明川、刘勋勇、车帝麟、徐章以及驻校艺术家操应旺参与,还展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师生共48人的作品。作为记录,展出作品将结集出版。

书法是心灵的艺术。这些作品内容丰富、五体兼备。有的气势磅礴,有的清秀俊逸。作品主要以对联的形式歌唱祖国、歌颂时代,反映年轻学子努力进取、朝气蓬勃的美好景象。其中亦不乏赞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十年创校艰辛和辉煌历程的诗文,表达着创作者对母校的万千柔情与豪情,蕴含着创作者个人的艺术修养与对母校的殷切祝愿。

在现场的展厅有两条展示柜,展出部分院士及教授著作、书册,历代书家的碑帖,丰富了展览内容之余,也让观众进一步了解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密切关系。此外,展厅里还设有照片墙,展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近年来书画教育课堂的点滴、学生在展览中获奖的现场以及比赛的荣誉证书。笔墨书香是一种文化传承,在这些细节中,可以让人感受到学生对书法的热爱以及成果。

作为“驻校艺术家”的一员,操应旺深有感触。他回忆说:“2021年8月31日,我有幸在港中大(深圳)举办书画展。在导览的数日中,我感受到师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亦有不少师生提出希望在校内开设书画课程。这一想法在大家的努力下得以实现。虽然同学们学业任务重,但他们表现出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热爱,大概每月两次的艺术类书法课‘一位难求’”。

华灯初上之际,一批批同学来到“驻校艺术家”工作室学习书法。他们手执毛笔,饱蘸墨汁,在宣纸上流畅地书写着,笔尖流淌着灵动的汉字。学生们在学习中,真、草、隶、篆、行各种书体皆有涉猎。操应旺表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一年的学习,书法课上十三位同学在2022年“这边风景——深圳、珠海、香港、澳门四地大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联展”中全部获奖;九位同学在2023年第七届广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再度获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是同学们的努力,另一方面是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据悉,该展还将于5月10日举办一场专题座谈会,届时院士、教授以及业内人士将齐聚一堂,共同讨论书法的传承与发展。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周国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