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海陆空全覆盖!深圳物流业这份“成绩单”太亮眼

读特新闻记者 高灵灵
2024-04-18 19:35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深圳已率先获批建设融合港口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为一体的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

4月18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举行。会上,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蔡鑫介绍,深圳已率先获批建设融合港口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为一体的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

2023年10月,深圳出台《关于深圳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的意见》,大力发展物流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物流枢纽能级,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过去一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3522.35亿元,同比增长6%,占GDP比重10.18%,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支撑和动力。

从Citywalk到Cityfly,深圳前瞻布局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蔡鑫透露,2023年,深圳低空经济总产值达900亿元,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拥有1700多家链上企业,引进、培育了一批全球低空领域领军企业,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61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第一。今年3月,国家民航局明确支持深圳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再次为深圳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在国际航运综合服务方面,2023年,深圳港国际班轮航线通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连续10年稳居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港,深圳国际船舶登记中心挂牌运营;LNG接卸量达1322.3万吨,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累计开通36条组合港航线,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内9个城市及广东省7大海关关区的全覆盖;累计挂牌运营14个内陆港,覆盖广东、湖南、江西、贵州4个省份。前海合作区集聚近500家重点航运相关企业。在港口运营、船舶运输、船舶管理、船员服务等领域,深圳已形成集群优势。

2023年,深圳还加速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推动机场扩容升级。深圳机场高峰小时容量标准提升至65架次,居国内双跑道机场之首;机场货邮吞吐量160万吨,位居全国第三;全面推动国际航线复航,截至今年一季度,国际及地区客运通航点达37个,国际及地区货运航线达38个。此外,深圳机场与列日、布鲁塞尔、莱比锡等机场缔结“友好机场”,并在中山、江门、增城建设前置仓,持续打造全球五星机场、世界最佳进步机场。

为不断优化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在过去一年,深圳打造盐田港-泛珠三角-欧洲国际集装箱、顺丰铁联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大力发展“公转铁”“公转水”“水水中转”,加快推进平盐铁路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拓展国际跨境班列业务,开通中欧班列、中老国际班列、中泰冷链班列、深圳-俄罗斯精品班列,2023年开行188列,发运货物1.91万标箱,货值6.5亿美元,有力拓展了深圳与欧洲、东盟的国际贸易。此外,创新实施“海空港畅流计划”,优化深圳海港、空港进出口货物物流模式,实现货物在场站停留时间缩短30%以上,海港堆场利用率提高20%,空港货站日处理能力提升45%。

编辑 范锦桦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高灵灵)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