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鹭通航产业集团董事长徐晨阳: 计划在深圳落地全球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

读特记者 吴亚男 /文 丁庆林 李瀚 张钰琳 /视频
2020-08-30 19:23
摘要

为打开国内通航市场,泊鹭致力于通航全产业链的发展,除了做通航飞机的研发制造,还做通航运营、通航基础设施建设、通航研学、通航IP等,推广飞行文化、飞行技术、飞行生活,旨在“让飞行融入生活”

“2015年,澳大利亚人麦克·斯密斯驾驶水陆两栖轻型运动飞机完成单人环球飞行,他所驾驶飞机就是海王SeaRey飞机。”泊鹭集团董事长徐晨阳颇为自豪地说。他告诉记者,当初在朋友的大力推荐下,他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做出了投资泊鹭海王飞机的决定,在带着团队前往美国考察后,迅速完成对美国泊鹭公司100%的收购,把海王飞机带到中国。

种种机缘让徐晨阳与通航结下了紧密联系,从2010年一脚踏入通用航空至今,投资人徐晨阳成为了通航人,和团队在通用航空稳扎稳打、开拓进取,带领泊鹭从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发展为国内集飞机研发制造、通航运营及通航文旅项目为一体的通航产业领军企业。

徐晨阳对国内通航、泊鹭的未来充满信心,在与记者分享泊鹭集团成长历程、发展优势、发展规划、发展愿景时,他多次提到“价值点”、“发力点”。他坦言道,当前中国通航发展的不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是潜力所在,泊鹭已经基本完成了通航全产业链的布局,做好了迎接通航下个10年的到来。

谈行业前景:中国通航发展空间广阔

问:据了解,您是在2010年投身通用航空。请问当时是怎么关注最终决定进入通航业?

徐董:2010年国家发布《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中强调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重要性。这个文件引起我的注意,当时有种预感,中国通用航空的发展机遇即将全面到来。这种预判也是基于,我因工作原因经常在欧美国家走动,对当地通用航空发展情况的了解。

我以前做资本投资,梳理调研过国内很多产业,发现通航业或是中国少有的、将能够保持20年,且每年以1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的一个行业。可以说,国内通用航空是一个非常难得且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市场。

2011年底发生一件很巧的事情,一位美国华裔飞行员向我极力推荐searey海王飞机。随后,我和团队专门前往美国考察后,都非常喜欢和认可searey海王飞机,就果断出手收购美国泊鹭飞机公司100%的股权。算起来,我们应该是中国第一批走出去完整收购海外飞机公司的团队。

问:您认为通用航空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如何?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徐董:研究资料表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金以上时,通航业将进入大众平民化。中国人均GDP早已超过该数值,但当前中国通用航空业的实际发展并没有那么快,与国外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里提到了发展通航产业,被业内称为“5521计划”,计划到2020年通用机场达到500座,飞行器要超过5000架,每年通航的飞行小时达200万个小时,通航产量达到1万亿,这是国家在通航产业的战略目标。今年已经是2020年,国内通航业发展相对来讲未达到发展预期,约达到80%左右。

我认为主要原因,一是中国空域管理制度的限制;二是中国通航飞机总量少,缺少适合大众飞行的优秀机型;三是通航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薄弱;四是通用航空相关从业人员数量较少。但换个角度来,这也是优势所在,意味着中国通航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空间很大,中国未来通航产业的市场空间很大。

谈选择深圳:“因为这里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问:您如何看深圳通用航空的发展现状?

徐董:深圳在无人机方面处于领军地位,但是在通航领域,特别是轻型载人飞机整机项目方面是空缺的,深圳至今没有有人驾驶飞机整机工厂。

今年5月8日,深圳与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签署《关于建立深圳通用航空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推进深圳通用航空发展,打造我国通用航空先行示范区。这意味深圳已经开始关注到通用航空的发展,这对泊鹭来说是很好的机遇。

问:泊鹭集团为什么选择将公司总部设在深圳,并计划在深圳落地全球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

徐董:深圳具备发展通用航空的基础和独特优势:第一深圳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第二深圳具有雄厚的资本优势;第三深圳的空域、自然条件非常利于发展通用航空;第四深圳的高端制造业非常成熟,这里具有通用航空制造上下游产业链生长的土壤,这也是泊鹭计划在深圳落地全球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所考虑的重点。

泊鹭落地深圳的规划正在跟龙岗区沟通中,期待未来有进一步的实质性进展。未来,泊鹭希望能够发挥自身在通用航空研发、制造和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在深圳落户泊鹭水陆两栖飞机全球研发中心,特别是更高级别的正常类飞机制造中心,助推深圳在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提高深圳在全国通航领域的地位。

谈核心竞争:飞机研发智造是泊鹭的“王牌”

问:泊鹭具有哪些发展优势?您希望泊鹭成为一家什么样的通航企业?

徐董:泊鹭从2011年进入通用航空至今,近9年时间里,在深耕国内通用航空业的同时,也一直在思考中国通用航空的发展方向,探索商业模式。

与国内其他通航企业的商业模式相比,泊鹭起初就走了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我们100%收购了泊鹭美国公司,获得该公司全部的知识产权、市场以及管理权。紧接着,泊鹭团队完成了海王飞机在中国的取证和运行资质。可以说,泊鹭是海王飞机机型落地中国的执行者。

为打开国内通航市场,泊鹭致力于通航全产业链的发展,除了做通航飞机的研发制造,还做通航运营、通航基础设施建设、通航研学、通航IP等,推广飞行文化、飞行技术、飞行生活,旨在“让飞行融入生活”。

经过近9年的摸索前行,泊鹭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布局阶段,现在已经到了价值发酵点。目前,泊鹭已经发展为中国水陆两栖轻型运动飞机全产业链的领军企业。

问:泊鹭集团战略布局智造、飞行、生活的三大版块之间如何整合协作,实现泊鹭通航全产业链发展?

徐董:泊鹭在通航发展的核心基础是飞机研发设计、飞机制造。飞机制造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是最高端的制造业。所以智造版块一定是泊鹭的核心,也是泊鹭立足于通航的拳头版块,更是泊鹭布局其他版块的基础。

泊鹭布局飞行版块,设立通航公司,是希望鼓励并带动更多的人参与飞行,普及飞行文化。我们认为,要把通航市场做大,仅靠飞行爱好者单纯的玩,肯定是行不通的,需要将飞行植入到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中,才能真正的激活中国通航消费市场。

因此,泊鹭坚决向国内市场推行通航研学、飞行嘉年华、飞行课件、飞行机模等等,借此推广中国的航空元素,让飞行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呈现出一种飞行的新生活方式。

谈个人愿景:“希望更多中国人能够完成飞行梦想”

问:泊鹭集团对未来发展目标是什么?

徐董:在市场占有方面,泊鹭轻型水陆飞机要做到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泊鹭将利用美国泊鹭全球通用航空的地位,依托该平台继续收购其他成熟机型,或者与其他通航公司合作发展。我们希望把泊鹭打造成中国拥有机型最多的水陆两栖飞机集团公司。

在通航运营方面,泊鹭的目标是在中国建设50个以上的飞行基地,成为中国拥有飞行基地最多、网络化运营最顺畅的通航集团。

在IP打造方面,希望将泊鹭海王IP打造成业内乃至享誉全球的通航品牌,成为中国人时尚飞行生活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问:您喜爱飞行吗?在通用航空领域,你个人的愿景是什么?

徐董:我非常喜爱飞行,当初正是怀揣着飞行梦想踏入通用航空业。2010年,我在美国看到很多人能够驾驶飞机自由的飞翔,当时心中有个念头,希望有一天更多的中国人可以自己开着飞机翱翔在祖国上空,完成飞行梦想。

当前在欧美国家,开飞机上下班、出门社交并不稀奇,我相信未来这种生活模式在中国一定可以实现。我经常说,未来中国的通航市场一定可以打开,欧美通航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甚至市场空间更大、发展的更好。

(作者:读特记者 吴亚男 /文 丁庆林 李瀚 张钰琳 /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