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油莎豆

李业康
2024-04-11 16:35
收录于专题:南海潮 • 散文
摘要

我决定了,等到退休后,不住城市,去老家结一茅庐,备好锄头草帽,专门种植油莎豆,只给自己和往来甚密的朋友吃。

前日返乡,发小刘峰捧出一捧果豆给我,问我还认得吗?我一看高兴坏了,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零食,没有之一。它的表面有须状细根环绕,果皮坚硬,凹凸褶皱,咬在嘴里脆香清甜。转眼四十年,再没见过,以为绝种了。突然邂逅,脑子一下短路,想不起名字。刘峰兴奋地说,这是油莎豆呀。

油莎豆为莎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虎坚果,还称铁荸荠、地下核桃、地下板栗,可见它与坚果有不解之缘。它不但可以生吃,还可炒食、油炸,其含油量远高于其他油料作物,号称“油料之王”。

我小时候还冰榨过油莎豆,添加白糖,鲜美油润,有说不出的滋味。

油莎豆不但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也很高,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草药,据《新华本草纲要》记载,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功效。有助于男性减少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脂肪肝等疾病。女性可促进肠道活动,排毒养颜。

供图:李业康

那年清明时节,我们村三队在龙溪河边一丘沙地用种麦子的方式种植了一亩油莎豆。那时是集体生活,男男女女手握锄头按行距大约50厘米、深3厘米刨出来一排排土沟,播下两粒种子,上面盖一层厚厚的猪牛粪,再用薄薄的土敷掩,这样就算种植完毕了。

油莎豆是美味的野果,香如花生,又似核桃,但比花生多一些甜味,比核桃又多一些水分。我们几个小伙伴时常去偷偷查看油莎豆的长势,开始用手扒开土层找它的芽,之后观察青苗,等到茎叶丛生,流着口水盼望它早点长大成熟。油莎草茎呈三棱形,由细长坚硬的叶片包裹,分蘖力强,植株开花,长于主茎顶端,每穗有30朵左右。花小,淡黄色,在野花野草当中,不引人注目。但仔细观察,有一种朴素的美。我们时常把花一穗穗摘下来,摘两三朵,捧在手里,嘴巴凑近一边跳一边唱:“黄狗子白狗子出来哦——汪汪汪。”一会儿,真的像喊狗尾巴草一样从花心处,喊出一两只“小狗”来,让我们高兴一整天。

农家肥使油莎草根系发达,地下结果,像花生一样,分生力非常强。我们时不时抠一株出来查看品尝,从小吃到大。油莎豆的初生是白色的,味淡甜,慢慢长成老鼠屎粒大就成熟了,呈黄褐色,味道也正了。时节到了秋分,我们又给它取了一个名字:老鼠屎果。

我们经常趁着夜色溜进土里去偷油莎豆,待到地上草叶开始发黄,韧性也不强了,用力过猛,有时不但没把豆拔出来,而且因茎叶折断把人摔了个四脚朝天。只好用手使劲抠,抠了满满两口袋就跑去小河边洗净,吃饱了不忘装满口袋回去。有两次吃多了头晕,后来才不敢贪嘴。这样,一丘油莎豆,没赶上队里前来收割就被我们偷吃个精光。三队一生气,第二年不种了,从此没得再见。

长大成人后,我吃过很多野果,猕猴桃、开心果、腰果、美国的大杏仁,日本的松子,英国的榛子,它们长得比油莎豆光鲜、好看。至于味道,我认为没有油莎豆好吃。野生的油莎豆有一股特殊的清甜和淡淡的坚果香。我宁愿少吃点,也想吃油莎豆。

小时候摘油莎豆是一种乐趣,现在买来吃的那些坚果少了一分野趣。

我决定了,等到退休后,不住城市,去老家结一茅庐,备好锄头草帽,专门种植油莎豆,只给自己和往来甚密的朋友吃。

见习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张蕾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樯

(作者:李业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