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后物质从哪来的?解开谜题的“上帝粒子”之父,回到了宇宙

读特新闻记者 李旖露
2024-04-10 11:08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希格斯的预言,完整了“宇宙拼图”。

当地时间4月8日,“上帝粒子”之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在家中去世,享年94岁。希格斯在1964年预言了一种新型粒子的存在,这项工作帮助解开了一个宇宙最基本的谜团:大爆炸如何在137亿年前“无中生有”创造出物质。

图源:BBC

“上帝粒子”的故事要从50多年前说起。当时,科学家们建立起一套名叫“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但这一理论一直缺少最后一块拼图,即以希格斯预言并命名的“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自旋为零,是粒子与希格斯场相互作用的副产品。希格斯场则被认为是基本粒子的质量来源,为宇宙的形成奠定基础,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没有办法感知到希格斯场。

若能找到希格斯玻色子,就可以证实希格斯场的存在,观察海面的波浪可以推论出大海的存在,让“标准模型”的地位得以稳固。如果这种基本粒子如果不存在,就必须对“标准模型”进行重大修改,扩充后的理论则会变得非常复杂。因此,由于其极为重要且难以寻觅,也通常被媒体称为“上帝粒子”。

在希格斯预言近50年后,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实验团队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证实了“上帝粒子”的存在。这成为几十年来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突破之一。

希格斯当时曾表示,“一开始,我并没有想到事情发生时我还活着。” “对我个人来说,这只是对我 48 年前所做事情的证实。当然,该理论在某种程度上被证明是正确的,这令我非常满意。”2013年,希格斯与独立提出相同理论的弗朗索瓦·恩格勒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源:BBC

希格斯于1929年5月29日出生于英格兰东北部的纽卡斯尔,曾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学习,并于1954年获得博士学位。他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爱丁堡大学度过——1980年成为该校理论物理学教授,1996年退休。

希格斯在1983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并在1984年获得卢瑟福奖。希格斯一生中共获得了超过 12 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其中包括爱丁堡大学 (1998 年)、斯旺西大学 (2008 年)、剑桥大学 (2012 年)、圣安德鲁斯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 (2013 年)。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同年,希格斯被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授予荣誉勋爵称号。

编辑 高原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江晓蚕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李旖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