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南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爱发明,热衷创新创业,乐此不疲。每周风雨不改,奔赴一场属于发明人的“非诚勿扰”。“相亲”对象则是被称为“创客”的一群人——发明人与创业者,他们“牵手”是为了促成项目的“结晶”。
这样的公益“相亲会”,其实有个名称——“每周发明会”, 迄今已持续8年,举办了400多场,汇集了3000多名发明人、创新爱好者、创客以及发明课的老师、知识产权专家、专利工程师、创新工程师、创新方法专家等等。
每周,发明会采用圆桌会议形式进行,大家一起交流发明创新经验,动手制作样机或科技作品,同时促进发明人和创业者进行项目与资源对接。
缘起
2023年6月的一个早上,解文武正在刷手机,屏幕上方出现一个信息弹窗,那是他准备参加的一个发明展里发来的群信息。一个叫“东哥~发明会”的群友发来一则有关深圳发明人聚会的消息:【每周发明会】交个朋友,发明、创新、创业、副业资源对接,组队解决难题,推进技术落地实施,共创共赢。时间在周五下午,这与正好有空且热爱发明的解文武一拍即合。对这场发明人的聚会,解文武充满了期待。
▲解文武
“即使手机掉在马路上,也不再担心有人捡到后侵占不还。”这是解文武带到聚会上的“手机安防”系列发明专利申请,其利用强大感知技术,能精准判断出是否为机主本人在合法使用手机,并能够自动获得非法占有者的人像、声音、精准位置等多种信息,且可以对失窃手机进行远程操控。
解文武研发手机防盗技术其实从1999年就开始了。当时,他在安徽老家开连锁店卖手机,谁知一夜之间,价值几十万元的手机全被小偷偷走了。愤慨之余,解文武走上了手机防盗研究这条路。凭着自己较高的悟性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他攻克防盗技术,发明了手机“智能报失”功能,这项专利被国外一家知名手机厂商看上,解文武赚到了第一桶金,因此被当时媒体称为“手机防盗第一人”。
“不仅做‘手机防盗第一人’,我还要做‘手机丢失终结者’!”解文武说,发明创造是需要持之以恒的事,别人因为自己的发明而受益,也是特别有意义的事。
在今年的聚会上,常常能见到解文武的身影。更惊喜的是,一次邂逅让他找到了搭伙人,他手机安防的系列涉外专利申请得到了第一笔风险投资。对于发明会,解文武说,“相见恨晚,让搞发明创新的人找到了归宿。”
在这里,解文武还认识了聚会的发起人“东哥~发明会”,他叫付东。发明会能持续8年举办400多场,全赖付东的坚持。
付东与这群发明人的缘分要从第五届高交会说起。当时在会场门外,几个拿着专利“叫卖”的人引起了付东的注意。这些民间发明人告诉他,专利转化受阻、发明项目难落地、发明人被坑被骗,这些现象屡见不鲜。
彼时,还在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的付东,负责组织第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发明创新论坛,在那里,他进一步接触了许多搞发明的人。“他们普遍有个问题,就是收入跟不上他们的聪明才智,”付东说。为何他们的专利没有变现的渠道?这个大问号一直埋在付东心里。
看着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的人生活竟十分窘迫,一些优秀实用的发明得不到社会的关注,付东觉得非常可惜。
都说同频的人更容易结缘,此后,付东偶然间参加了一次创业沙龙,结识了创业公社的创始人韩小杰。付东发现,由韩小杰组织的创业沙龙每周举办一次,将创业者聚集起来,一起探讨交流,现场人气不错。这种模式也为后来付东建立“每周发明会”带来了灵感。
活动结束后,一个想法在付东脑海里浮现——可以搞一个针对发明人的每周聚会。因为单打独斗很难突破困境,个体发明人只有聚集在一起,共同发力,才能赢得机会,让发明人受益于发明成果,充满热情地投身创新创造。
2015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创新创业大军。付东毅然决然地发起发明人的聚会,把发明人联合起来,最终成立这个能让大家深入交流、互帮互助,被誉为民间发明人“高交会”的发明会。
最初,发明会的聚会地点设在南山区海岸城“意启创业车库”。每周末,奔走于海岸城的付东不亦乐乎。通过内部成员之间的切磋交流,发明人一改往日固步自封的萎靡状态,个个意气风发、精气神十足。
随着时间流逝,付东并不满足于发明会只是单纯的互动交流模式。
“创业者代表市场,如果把这些创业者也拉进来,发明会的运转将更有效率。”
“对,把懂市场的人跟懂技术的人做一个配对搭伙发展,就是把创业者和发明人组织到一起,组建公司来推项目。”
在与韩小杰的交谈中,付东的思路越来越活跃清晰。付东希望,发明会能与创业公社联合,打造发明人+创业团队新模式,让创业者找到好的项目,让发明者找到得力的合伙人,完美匹配对接,达成双赢局面。
热情
南山发明会的众创空间里,常常看不到一张空椅子,在这里,类似的细节似乎从不被人注意。大家盯着的,除了大屏幕的PPT,就是讲台上那些热情洋溢、滔滔不绝的发明人、创业者。
台上的嘉宾率先做简要的项目介绍,表明参会的目的、需求、诉求等。接下来,就是互动提问环节,台下的发明人、投资人、创业导师、专利工程师以及其他创业者等轮流发问,给项目或发明提出问题和建议。当天所有项目介绍完后,大家互加微信,开始自由交流,即使是面对面坐着,他们也得扯着嗓子,聊项目、聊投资、聊创业,现场气氛热烈。
这就是3月29日发明会里的活动场景。
以往,“每周发明会”重在打磨项目与交流可拓学、TRIZ理论等创新方法,推动公益发明与定制发明,根据需求做有针对性的发明;近几年,与创业公社联谊,重在探索成果对接,鼓励发明人和创业者“搭伙”,团队作战,同时收集学校及社会上的各种发明项目,进行打包宣传。聚会也从最初单纯的“头脑风暴”变得越来越像一场发明人与投资人之间的“非诚勿扰”。
多年来一直参加聚会的李密科今年62岁,他从小就热爱发明,是一位理论+实践型专家,目前是深圳市知识产权公益讲师团讲师,从事发明创新教育二十余年,合编有《发明很简单》等创新教育图书,申请专利40余项。以他的经历,绝对有能力为在场的发明人排忧解难。
▲李密科
而他热爱发明的起因,则是他年轻时在医院目睹的一场悲剧。当时,李密科的孩子刚出生,与妻子同病房的一位母亲喂奶时,把奶嘴孔剪得太大,导致孩子呛奶缺氧窒息,最后无法挽回,好好的孩子变成了脑瘫儿。
同为新手爸爸,李密科感到非常痛心。这事对李密科触动很大,他立志发明一种奶瓶,让新生儿能够安全地使用。当时的奶嘴需要自己剪开,非常考验技术。因此,李密科发明了“偏头奶嘴奶瓶”,奶瓶具有通气设计,防胀气,可以防止婴幼儿吐奶、呛奶及牙齿产生“地包天”等牙齿畸形,奶瓶最终成功推向了市场,让更多宝宝受益。
后来,李密科对于发明愈加痴迷。“工作这么多年来也赚到一点钱,经济上的压力没那么大,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李密科说,既然自己喜欢搞发明,深圳又是创新创业的热土,他就想在深圳找找有没有这方面的组织。
2016年初的某一天,李密科终于找到发明会这个组织,并成为其主要成员。他从发明会成立后的第二场活动开始参加,至今已有两百余场的参与经验,可谓是发明会的“铁杆粉丝”,见证发明会的起承转合。“以前都是凭着一番热情盲目搞发明,属于‘自嗨’,参加发明会后,就比较理性了,会有针对性地对接工厂或公司需求,为他们的产品进行‘定制发明’。”李密科说,最近,他为一家公司研制出卫生间运维三件套,包括公共卫生间厕位无源智能门锁、有无人指示灯、防断纸卷纸纸巾盒,目前已申请专利12项。通过他的设计,产品既操作简单又大大节省了用电,深受企业和用户欢迎。
▲李密科 智能纸巾盒
搭伙
随着发明会名声渐起,发明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会员已经有三千余人,他们带着互相交流、寻求合作的目的而来,不仅打开了思路,也实现了产品的更新迭代,满载硕果而归。
比解文武、李密科们更操心的,是发明会里的创业者,他们更关心如何使发明“变现”。而乐朝云就同时符合以上两种身份。他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定制设计到销售环节的整套策划方案,自2022年开始参加发明会后,他获得了多方的资源和助力。
作为发明者,乐朝云的产品“助眠仪”,就是经过发明会的打磨而“破茧成蝶”的。这款助眠仪夹到耳朵上面,会产生震动,它的工作原理是经颅微电流,即通过微电流刺激颅脑,让用户产生困意。
“助眠仪”是真正从发明会里孕育而生的典型代表作,4代产品从发明会一路走过来,并不容易。“经历了无数场的路演之后,大家会提出很多很苛刻的要求,最终形成从第一代到第四代的持续量产。”乐朝云说。
并不是所有发明人都像乐朝云这么幸运。发明会里有些人拿着刚刚发明出来的产品“小样”去路演,得到的反馈很尖锐。
“产品不够有趣。”“你的产品没有前途。”“有什么东西可以激励大家使用你的产品?”“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靠什么赚钱?”许多路演者答不上来,产品也就此被“毙掉”。
“我们的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遇到没有前景的发明,也会直接指出。”付东解释说,这其实也是为发明者好,让他们不至于白白投入,做无用功。
▲付东(中)
当然,有前景的产品也会很快得到有利的反馈。汪岳云与乐朝云在发明会里第一次会面,就达成了搭伙合作的意向。
汪岳云带来墨水屏智能手机壳,可以随时更改手机壳的外表样式,如爱人的照片、收款二维码、英语学习、文学诗词、备忘录和名片等。“在更改完显示内容后,即使取下手机壳,在不用电池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原有显示内容。”汪岳云拿着自己发明的产品,不停地比划解说。
转换为另一个身份,作为创业者的乐朝云,一眼就看中了汪岳云的产品。他觉得汪岳云有热情、有理想、有才华,能迅速理解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这些都是发明者的基本素质”。
▲汪岳云
▲汪岳云 NFC模组
当天,乐朝云与汪岳云就智能手机壳达成合作意向,同时乐朝云给他介绍工厂和投资方,让他的产品更快推向市场。
“发明人创造的东西商业化比较弱,但在发明会的帮助下,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资源互补,可以把产品做得更好,推向市场。”汪岳云对此津津乐道,他建议搭建一个更大的线上发明人交流平台,可以聚集发明人在这里卖点子、卖技术,资方找投资项目,进行信息共享交流,链接全国资源。
困难
与乐朝云在发明会里实现产品迭代一样,林鼎军的产品也在这里完善更新。
聪明沐喷洒式给药器,是同样出身华为的林鼎军和王鸿等人联合研发打造的一款革新性医疗器械。它采用喷洒式给药设计,将药物均匀、精确地喷洒在眼部,大大提高了药物利用率,减少了眼部给药超量风险。
▲林鼎军
▲林鼎军 药水喷雾器
尽管产品很实用,并引起关注,但林鼎军认为,像他这样许多做发明的企业家,基本上在市场和资金两块都是很成问题的。他希望,如果项目可复制的时候,可以申请到相关部门的配套资金。
的确,资金问题也是付东成立发明会以来面临的最大困难。“创立发明会初期,每个人都是赤手空拳,因为发明会是以公益模式进行,所以举办活动时就面临资金与场地的问题,通俗点说,就是需要‘化缘’筹集资金,卖面子才能借到场地。”付东说。
深圳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包容、开放,也充满机遇,有着创业者生根发芽的优秀土壤,而南山区有着浓厚的创业氛围和独特的创新气息,更有着前沿的科技和宽松的创业环境,更容易解决上文提到的难题。
这也是付东选在深圳、在南山举办发明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南山区政府这些年来持续在创业方面为创业者、企业以指导和资金扶持。
▲创业项目路演会
2019年度,为加快南山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构建“双创”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南山科技主管部门集聚与整合南山科技服务资源,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技服务活动知名品牌,为区内中小企业提供包括创业辅导、技术创新、财税法、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投融资等在内的优质科技服务,提升创业者的创业技能,助力企业腾飞发展。
付东与深圳创业公社韩小杰通过申报,“每周发明会”入选成为其中一个科技服务品牌活动,并漂亮地达成南山区科技主管部门的要求,最终获得了活动资金补贴。这对于当时成立不久的发明会来说是一种鼓舞,鼓励着这群发明人不断克服困难,成长至今。
付东希望,接下来每周发明会活动立足深圳南山,走向全国,通过“众人拾柴、集思广益”,整合中国发明协会发明方法研究分会、院士智库、中发院等高端智慧资源,发挥院士及发明家们的聪明才智,合力协助企业解决“卡脖子”“卡脑子”难题,一起为社会创造价值。
“发明是一种狂热,但也一定会有人被这种狂热灼伤。”解文武说,“发明最终通往的是成长。”
按照计划,解文武找到的搭伙人将在欧美为他申请专利认证,也许用不了多久,“地球村”的人们就能拥有从深圳发明会里走出来的下一代全智能安防手机。
编辑 阎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