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座深水油气平台光荣“退役”:28年贡献油气2300万吨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左李军 刘武钧
2024-04-03 16:1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日前,我国首座半潜式油气生产平台“南海挑战”号被缓缓拖离流花油田群海域,光荣退役。

日前,我国首座半潜式油气生产平台“南海挑战”号由拖轮牵引,缓缓驶离南海东部油田流花油田群海域至陆地弃置处理,光荣“退役。作为我国第一座深水油气平台,其服役28年间累计开采深水油气超2300万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南海挑战”号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是一座旧式钻井平台,于1995年改造成FPS(浮式生产系统),和15万吨级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南海胜利”号共同开发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平台长89.9米、宽74.6米、高110米,重量超过16000吨,作业海域距深圳240多公里,水深约310米,在“深海一号”能源站投产前,一直是国内唯一座半潜式油气生产平台。

“南海挑战”号开创了水下机器人应用、深水湿式电接头技术、水下跨接管连接等七个“世界第一”,代表了当时世界海洋工程的最高水平,实现了深水油田的高效开发,高峰年产量达240万吨。同时,开创我国“全水下开发模式”先河,共控制33个水下井口,能承受百年一遇的极端海况并具备钻井、完井、修井、发电、水下设备安装维修等多种功能。

“南海挑战”号见证了中国团队自立自强、攻关核心技术的奋进之路。2011年,距流花11-1油田约11公里处勘探发现流花4-1油田。“南海挑战”号实施新一轮升级改造,创新应用井下双电泵应用,海管基盘连续铺设等10余项前沿技术,实现了双油田开发需求,推动我国深水油气开发装备技术新突破。近年来,该平台还相继完成了我国首套自主研发500米级深水油井水下采油树先导性试验、智能电网建设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深水油气田建设持续积累了宝贵经验。

“南海挑战”号光荣退役后,为保障海洋环境通航和渔业生产,将进行国内首次深水海域设施弃置作业,涉及大规模水下设施拆除、深水锚系解脱、恶劣海况施工等世界级工程挑战。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组建专项小组,调配优质资源,投入20多万人工时,历时一年安全高效完成了25棵采油树及水下生产控制设备、11条系泊缆、34条通讯管缆、1套水下井口中心管汇、2个永久导向底座等设施设备的回收作业,并将在后续开展解脱作业。

目前,流花11-1/4-1油田是我国海上发现的最大礁灰岩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超过亿吨。得益于开发技术持续突破,油田采收率实现逆势提高,延长寿命近30年,将采用“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的新模式进行二次开发。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正积极推进“海基二号”深水导管架平台及圆筒型FPSO的海上安装、设备调试等工作,让亿吨级深水老油田焕发新生机。

(图源: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左李军 刘武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