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关注南海:持续释放乡村人文经济的活力与潜力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2024-04-03 10:00
摘要

4月1日,《中国文化报》以“持续释放乡村人文经济的活力与潜力”为题关注南海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发

4月1日,《中国文化报》以“持续释放乡村人文经济的活力与潜力”为题关注南海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人文经济学成果。

全文如下

龙年春节,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下的广东千古情景区无疑是广东人气最旺的景区之一。自2月10日开业至3月9日,《广东千古情》累计演出149场次,单天最高演出场次达9场,西樵镇共接待游客170万人次,全镇大型商业体客流量同比增长108%,餐饮业异地消费增长30%。
广东千古情带火了项目所在的镇和区,带动当地游客数量的大幅增加,为餐饮、住宿、商业零售等相关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据统计,春节假期,南海区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50.3%,过夜游客增长100%。
一个景区、一台演出带火一座城市,是广东千古情的真实写照,也是南海区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人文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作为首批63个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之一,南海区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的指导下,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文旅资源,丰富当地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惠颜介绍,近年来,南海区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持续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为持续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南海着力构建“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即重点打造郁水官驿、桑园围、省佛通衢3条文化带,着力建设千灯湖中央活力区、大桃园产城活力区和环樵山水乡活力区。位于西樵的听音湖片区和南海湾承担着振兴乡村文旅产业的重任,致力于打造“百万级”文旅西樵新IP,通过文化产业赋能,持续释放人文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同样是在西樵镇,2022年底,南海凭借良好的生态禀赋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举办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此举让一度沉寂在西樵山下的岭南乡村成为艺术聚落,被工业化、城市化遗忘的田间地头、农家田舍成了艺术的载体,吸引人们前来感受乡村艺术的氤氲。
南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刘夏远表示,举办大地艺术节,一方面让人们包括当地村民了解当代艺术,进而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美术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人走进村庄,通过对艺术的了解,让沉寂的村庄被更多人看到。在此过程中,南海区还着力打造南海狮团、南海龙堂等城市IP,以文创IP赋能乡村振兴。据统计,南海大地艺术节共吸引游客13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7.3亿元。
无论是广东千古情还是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都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南海实践”,但并不是南海区提升文化产业赋能水平的全部。2023年初,南海区在丹灶镇试点文产特派员制度。作为南海“文化产业1号特派员”,艺术家向阳携工作室进驻丹灶金沙户外休闲运动岛,以艺术赋能金沙户外休闲运动岛建设,带动盘活岛上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棋盘村、众多岭南特色古宗祠、非物质文化遗产罗行竹编等历史人文资源,加速营造“户外艺术”文旅氛围,打造高质量文化阵地。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随着向阳、彭宇、夏诗源等艺术家的到来,艺术介入为丹灶人文经济赋予了新形态。
3月29日,在丹灶镇举行的文产特派员交流活动上传来好消息,参与活动的文产特派员带着新的文创项目落户丹灶,为乡村导入创新创意元素,依托乡村生态和文化优势推动丹灶整体创新发展。国内资深沉浸式剧本娱乐人洛克将在丹灶打造年轻人喜欢的剧本游《无畏有为》;专做国际美食与传播的王翎芳、徐尧鹏将创办翎芳魔境团队,专注丹灶乡村美食IP打造;落户西城伏水村的丹氢鱼体验基地,提供以氢水鱼品鉴为核心,集垂钓、咖啡、茶饮等于一体的户外休闲体验;高志军为金沙户外休闲运动岛量身定制“有为不凡”户外青少年挑战赛营地项目。
伴随着“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的逐渐成形,今年,南海又提出,要把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放在人文经济上,即将发布的《南海区文旅商贸产业集群规划方案》提出,到2026年实现文旅商贸行业总规模超千亿元的目标,将南海打造成为大湾区文旅商贸消费新高地、演艺新高地、岭南广府文化体验目的地。当这些目标渐次实现,南海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动能将更加强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