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 | 人文天地·南海潮
李大春
04-03 09:52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阳春,窗外的梨花没有绿叶扶持却也开得璀璨,白如雪、纯如玉。推开窗户,春风拂面,淡雅的香气扑面而来,几片梨花顺着春风飘入房来,落在了父亲雕刻的一尊黛玉葬花的木雕上。这尊木雕不大,是父亲的老友将一只废旧的花梨木桌脚送给父亲,父亲将其雕刻而成,黛玉扛花篮的锄把却是父亲用一根鸡翅木的筷子做成,那汗渍般的斑纹让我睹物思人。

父亲毕业于私立明耻中学,后考入长汀师范,父亲的美术功底许是师范学成。当年祖父是个泥瓦匠,新中国成立前祖父替地主老财们做房子,父亲便为飞檐斗拱作画。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也曾当过美术老师,后经福建师大函授后当上物理老师。但真正让我了解父亲的美术功底却是他的一幅作品。从前,在我的房子不远处曾经有一座将军庙,供奉着石刻的飞将军李广。改革开放后,乡贤们来找父亲,请他想办法塑尊将军像,父亲便从想象中用彩泥塑出,那尊塑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大家赞叹不已。

父亲对什么事物都喜欢钻研,父亲喜欢到地摊上收集钟表,然后自己进行修理安装,修钟表虽是技术活,但不管德国产的、英国产的钟表他都能修好。有架德国产的机械钟,圆形玻璃罩着,四个铜制的重锤,一根细细的金属线吊着,但这钟坏了和那根金属线断了后便无人能修,被父亲淘来后找了根钟表游丝做吊线把钟修复,这钟开一次发条,重锤左右旋转,整整可走一年。

小时候,不知父亲从哪儿弄了架废旧的留声机,经他一阵摆弄,手把摇紧发条,换好唱针,放上唱片,摆下唱头,竟能放歌了。父亲还喜欢搞半导体,曾参照教科书买来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感、电容、调频电位器、磁棒天线、喇叭等材料,绕了输入输出变压器,钉了个木盒做成收音机盒,晚上与电烙铁、万用表为伴,半个月后父亲组装好一部半导体收音机。这收音机虽然白天收不到什么台,可到了晚上,在中长波的叽叽喳喳噪声中,竟也能让家人们欣赏到新闻和报纸摘要以及当年名噪一时的歌曲。

有年天气太热,父亲突发奇想,自己动手做台电风扇。他找了硅钢片做了铁芯、找来漆包线绕了转子、定子,找些铁皮剪成风叶,用三合板钉了个盒子。父亲毕竟是物理老师,理论加实践,一台比香烟盒子稍大一点的直流风扇很快就做好了。但这台电扇只有一节大号电池做动力,风力不大,且耗电大,一节电池用不了多久就没电了。其电刷用两铜片做成,经常接触不好,父亲对此不甚满意,又去找了些材料,制作了一台直径约20厘米的交流电风扇,这架风扇转速快、风力大,一米开外还能徐徐送风,但美中不足的是底座太轻,三根铁条做成三脚架的底座,放在桌上嗡嗡作响,震动很大,甚至整架风扇还会顺着风叶的转动方向慢慢移动。不过,这台风扇在当时已属非常罕见的奢侈品了。

父亲的聪明才智,出自于他的勤奋好学。父亲遵循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到了耄耋之年,他依然是每天看书做笔记,母亲常讽刺父亲是否要将这些带到棺材去,父亲笑而不答。但父亲临走时交代:他没有什么财产留下,只有这一书柜的读书笔记留给好学的子孙。父亲走后,我将父亲的笔记整理成册,当成一笔精神财富。

有时我想,父亲那灵巧的手与今天低头一族的键盘手及忐忑纠结的鼠标手的天壤之别在哪里?也许就是开动脑筋、动手实践与拿来主义之间的区别吧。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清明时节倍思亲,缅怀先人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思念前人勤奋好学的作风,也许正是清明节意义所在。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李大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