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深圳市气象局了解到,为贯彻落实省文明办、省气象局联合印发的《推进广东气象部门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在深圳市文明办的推动下,深圳市气象局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五有”标准,依托深圳市天文台挂牌建立了“深圳市气象局新时代文明特色实践点”,充分发挥气象部门职能优势,打通气象文明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高质量发展注入气象动能。
深圳市气象局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点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西涌观测基地——深圳市天文台。该基地总占地面积2.97万平方米,设有天文圆顶、天文楼、综合楼、气象楼、观测场、公共远程天文观测平台以及科普厅等功能区。该基地既是以光学天文观测研究、空间天气观测研究、海洋气象、生态环境气象和暗夜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等综合性观测为一体的观测研究基地,也是深圳市气象局布设的防灾减灾台风监测前哨站。自建立以来,该基地积极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科学教育等基础条件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高质量全公益气象天文防灾减灾科普服务。
作为国家气象天文科普基地,该基地通过“互联网+天文”方式直播天文观测和重大天象,年均服务超过1亿人次,年度访客量约60万人次,已逐渐成为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区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天文科普活动精彩纷呈,深受群众欢迎
2023年,深圳市气象局以深圳市天文台为核心区域,联合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大鹏新区管委会打造了国内首个、亚洲第二个“国际暗夜社区”,并广泛开展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深受群众欢迎,被央视点评“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典范提供生动案例”。
今年元旦期间,深圳市天文台联合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举办了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暗夜天文科技节暨星空大会,活动包括天文摄影展、天文器材展和分享、天文科技讲座报告以及现场天文观测体验等环节,满足了市民和天文爱好者对天文气象的多元化需求,吸引不少市民前来参加。
春节期间,深圳市天文台再次联合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举办了“星辰大海·西涌国际暗夜社区2024年春节天文游园活动”。该活动融天文星空元素及西涌本地民宿文化于一体,不仅安排了广受市民游客追捧的天文望远镜观测体验、天文观测摄影展、太阳能月球车模型手工制作等天文科普体验,还组织西涌本地传统民俗活动——舞麒麟以及沙滩空地“投壶”、拓印福字等传统民俗游戏,让超过6000名前来游园的市民游客领略到星空之美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浓浓年味。
聚焦青少年群体,普及天文气象知识
2023年以来,聚焦青少年群体,深圳市天文台发挥天文气象天文科普资源优势和融媒体服务优势,会同中小学校合力打造校外科普教育新空间,广泛开展天文气象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为广大中小学生科普天文气象常识,进一步增进对深圳天气气候特征和常见灾害性天气的认识,提高科学应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能力。如,成功承办规模最大的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深圳地区比赛;联合大鹏新区团委,开展“鹏城山海志 成人礼”的科学探索实践,通过太阳活动黑子观测记录、对比研究出生日当天的太阳黑子活动等,让高中学生在体验“人生首次当科学家”中致敬科学,致礼成长;承办了由香港中联办、共青团深圳市委联合举办的香港华菁会青年团气象天文科普交流活动,助力深港融合发展;2023年以来,先后超过30所学校前往深圳市天文台进行科普参观活动。
接下来,深圳市气象局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点——深圳市天文台将进一步发挥天文气象行业优势,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天文科普实践、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等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满足不同人群对气象文化、气象科普和气象服务的差异化需求,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