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关于重庆的六组长镜头
敖斯汀
03-31 08:27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乐园》 贺彬 著 重庆出版社 2023年10月版

《乐园》一共六个故事,是贺彬安置在重庆城中的六组长镜头。他旋转着镜头的焦距,拉近的风景与人物,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始,然后近些,再近些,来到了眼前的生活。每一个故事里,都有一条长长的时光的影子,是人物登场的铺垫,是他们在时间中的来路。

打开《乐园》,第一篇就是《口琴》,很快,“口琴”咿咿呀呀地,忧伤的感觉已经起来了。这是一个类似于《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故事,一眼就能看出,这个故事里,贺彬是代入了自己很多生活经验的,不管是主人公的姓,还是他成长的出生地——本城颇具影响力的一家医院。

《乐园》的另一个抹不去的胎记,当然是重庆。我甚至这样定义:这是我目前读到的最重庆的小说。在我眼里,重庆的阴沉沉、水垮垮、雨淅淅,在为本书中无限蔓延,以一种不可救药的繁复——很舒服的繁复,构建起属于它的独特文本。

我认真地翻看这个集子里的每一篇故事。不管是《乐园》《请跟我来》,还是《淹没》,几乎每一段,都能和一个重庆的意象迎面相撞:

穿黑色绸裤的婆婆/狂暴的雨/竹躺椅/小鬏鬏/即将到来的暴雨/痰音/褪神光/那些草叶摸上去既清凉又潮湿/压发梳/统绒裤/白砂糖似的冬雨/长筒靴/沱茶/窗外倾泻而入的河水一样的夜光/浓稠的云层……

在渐成网红的重庆,他翻找线头,扯下名词,组成了《乐园》中独特的“重庆字典”。他低吟着,咏叹着,毫不厌倦地用工笔画师的心思打造故事大船,用自己活着的分分秒秒去给每个人物镀上光芒。

在《乐园》里,故事与语言的缠绕,如同我们这个城市的建筑一样熨帖,立体,复杂而又有机,有多线并进画卷徐徐打开之感。书里的人物,譬如我们身边的邻居、同事、理发匠、叛逆少年、代驾员……所讲的故事,虽说并非案发现场、狗血剧情,却是无比真实、贴切的生活。

在我和贺彬关于写作的探讨中,他不止一次提到了“反类型”这个说法。我不知道他所指的是不是反对故事的套路化、类型化。今天热门的小说里,故事猛,佐料足,是大多数人的偏爱,但贺彬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写法,长长短短的句子,繁复的意象,精湛的结构,却有它独特的气息。

随便裁一段书里的句子:

一团又一团灰蒙蒙的烟尘里,那一对对蠕动的人,就像是不知被哪位天主放牧而来的羊群……

我已沉迷在这些一笔入魂的比喻里!

编辑 秦天 审读 韩绍俊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敖斯汀)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