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东莞召开2024年食品安全工作会议,总结2023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任务。
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东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压紧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严防严控各环节风险,持续突出重点监管,成功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圆满举办省级食品安全示范性应急演练,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全市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全面落实包保责任机制
过去一年,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食品安全工作报告,市政府继续将食品安全列入民生实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6300多名市、镇、村三级领导干部全面落实包保责任机制,按要求完成23万多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督导检查任务。
石排、中堂的基层监管经验在第十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承德)做交流推广;长安镇“以社区属地责任落实促食品安全共治”入选2023年全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优秀案例;樟木头官仓社区建成首个村级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基层示范点,开创食品安全基层综合治理新模式。东城街道获评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区),茶山镇顺利完成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区)中期评估。
精准防控风险隐患
过去一年,东莞精准防控风险隐患。实施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完成食品抽检69492批次,超额完成民生实事任务;完成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政府快检118万批次,合格率达98.24%。
东莞发布食品安全风险预警36期,接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10起,调查处理10起,调查处理率100%,确认食品安全事故2起,均及时妥善处置。
实施全链条全覆盖监管
过去一年,东莞以推动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攻坚年行动为抓手,实施全链条全覆盖监管,全面提升监管效能。
源头管控环节,制定定点屠宰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方案,选取石排、茶山、虎门、厚街等4个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标杆镇建设。
食品生产环节,完善食品生产“一企一档”“一域一档”“一品一策”三个清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集中管理办法》被纳入市政府规章预备项目。
食品销售环节,开展“湿粉统一查”、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违法违规行为“百日行动”、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等专项工作,11.8万家食品销售主体100%完成评级分类,实现分级监管;强化农贸市场品质提升工程,推动473家市场转型升级,居全省第一。
食品餐饮环节,推进餐饮业质量提升、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集中用餐单位专项治理等重点工作,全市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建设完成率达到90.1%,累计参与食品从业人员培训考核154.03万人次,共有8所学校、2家食堂、1家餐厅获得广东省营养健康场所称号。全市建成2座集中式和47座分散式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累计处理厨余垃圾收运33.98万吨。
严打食品安全违法犯罪
过去一年,东莞始终保持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严打态势。公安部门成立南城、常平、塘厦、长安、虎门、松山湖等6个片区经侦大队,组建食品安全犯罪侦查专业化队伍,以“昆仑2023”专项行动为抓手,成功侦破涉食品安全的“两非一超”、假劣月饼等一批重大案件。
市场监管部门深入推进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查处普通程序食品案件3061宗,联合相关部门查办一批典型案件并向社会公布,形成有力震慑;落实“两法衔接”机制,与检察机关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公益诉讼检察与市场监督管理执法信息共享协作机制的意见》,增强履职合力。
食品饮料加工业增速居“五支四特”产业之首
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是东莞“五支四特”产业之一。过去一年,为推动产业向纵深迈进,东莞出台《东莞市支持食品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关于扶持食品小作坊及集中加工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通知》《关于促进糕点生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建立市预制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预制菜产业联盟;举办“2023第四届中国创新食品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食品博览会”,启动“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饮食业人才培育战略合作行动计划”。
2023年,全市叶菜类产量增加13.1%、荔枝产量增加37.9%,“菜篮子”“果盘子”产品生产稳定增长;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增长10.0%,增速位列“五支四特”产业之首;餐饮收入增长10.4%,支撑全市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在此背景下,食品烟酒类消费价格保持平稳,食品产业总体呈现稳步健康发展态势。
食品安全监管共治格局不断完善
食品安全监管离不开各方力量齐参与。过去一年,东莞不断完善共治格局。
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你送我检”“你点我检”、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食安东莞”宣传品牌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参与“一起查餐厅”活动,网络直播点击量超过100万次。
太粮米饭探知馆、东莞市鑫源食品有限公司、古梅生态农业园等成为全省首批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全市财产保险公司共为414家企事业单位提供食品安全责任风险保障38.83亿元。第四届东莞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召开多次专题研讨会议,为食品安全工作出谋献策,全市食品安全共治格局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