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天再出发!大湾区新地标花城文学院成立一周年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黄依妮
2024-03-25 16:5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3月25日,花城文学院迎来成立一周年纪念。

3月25日,花城文学院迎来成立一周年纪念。据介绍,自成立以来,花城文学院通过名家签约、打造文学之夜、发布花城文学榜、启动创作项目、举办文学论坛、实现版权运营与孵化等各种形式,吸引众多文学人才,“新型城市文化空间+多元融合产业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记者了解到,花城文学院实行“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办院模式,聚拢全国优秀作家资源,深挖粤港澳大湾区丰厚文化资源,书写中国故事,促进海外交流,探索文学精品生产的广东路径,拓展文学边界、凸显文学价值。2024年,其全新推出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李修文专栏、“新女性写作”专栏,以“灼灼之花”的热烈,与写作者一起,共同描绘开放、多元、充满生机和可能的文学之城。

“花城”文学品牌肇始于1979年创刊的《花城》《随笔》杂志,引领风气之先,守护精神家园,见证中国文学乃至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南方的一面文化旗帜。为迎接创刊45周年,《花城》杂志自2023年起全新改版升级,以“一期一花”的全新面貌,重点推出新栏目——麦家专栏“弹棉花”,弹心灵之弦。

花城文学院高度整合《花城》杂志、花城出版社的资源,进一步打造“花城”文学品牌影响力,由麦家、陈晓明担任首届联席院长,魏微、葛亮、李娟、陈楸帆、蔡崇达、笛安、杨庆祥、陈培浩为首批签约作家、评论家。成立以来,其密切跟进签约作家、评论家创作活动进展。

据了解,《刀尖》《我的阿勒泰》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与图书发行相得益彰;陈楸帆等签约作家的新作即将交付出版;蔡崇达工作室挂牌成立,将以此为基地创作更多精品力作;杨庆祥力主推动的“新南方写作”概念入选“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通过作家们的持续创作、文艺评论的有效引导,力图在文学版图中形成广东声音。

如今,花城文学院已成为广东颇具吸引力的场地,举办承办文学分享、文化共建类活动70余场,接待中央到地方各级宣传文化出版单位等参观调研60余场次。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新地标,其承办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2年度)发布典礼等活动,服务全民阅读,提供高品质文化供给。

2024年,花城出版社、《花城》杂志、花城文学院联合重磅推出“花城文学课”。花城文学课每月一讲,邀请名家学者展开讲座、对谈、分享等精彩活动,并在《花城》杂志官方视频号“花城文学课”同步直播,线上线下相结合,吸引众多文学爱好者参与,逐渐成为花城文学院的特色系列活动。

作为展现湾区文化的窗口,花城文学院在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深圳文博会、香港书展等大型展会上相继亮相。其开启新南方写作热潮,是对先锋、开放、包容的“花城”气质的延续,亦创造新时代下文学与城市、城市与作家、作家与读者的连接。

据悉,花城文学院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东省出版集团联合广东省作协、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共同创办,花城出版社运营,是广东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落子。

(花城文学院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桂桐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黄依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