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发布《关于胸痛中心第三十六次执行委员会通过首次认证单位公告》。根据该公告,东莞又有两家医院成功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的认证,成为“中国胸痛中心”。
其中,东莞常安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东莞市黄江医院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基层版)认证。
包括上述两家,目前东莞已建成16家“中国胸痛中心”、6家“广东省胸痛中心”。
▲东莞一名心梗患者被成功抢救
东莞各胸痛中心的救治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很多人对心梗已经不陌生,它发病急、病情重,随时可能“夺”走患者的生命。它和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等疾病类似,发病时往往表现为“胸痛”,被称为胸痛疾病。
胸痛中心是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可通过多学科合作和区域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能有效缩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赢得最佳“救心”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因此,近年来,东莞各大医院都在争创广东省胸痛中心和中国胸痛中心。
根据东莞市胸痛急救质量控制中心发布的“2023年东莞胸痛救治报告”,参与常态化质控的18家胸痛中心共计救治急性胸痛患者45334例,其中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高危胸痛患者9221例,体现胸痛中心救治效率的多项质控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上,东莞18家胸痛中心平均值标准版为3.79分钟、基层版为3.57分钟,而全国平均数分别为5.08分钟和3.94分钟,充分体现了东莞各胸痛中心对于急性胸痛患者的归口管理和初始评估,已形成了常态化、规范化运行的态势,一线医师已树立了胸痛流程管理的基本理念,对急性胸痛或等同症状的筛查和识别能力明显提高。
黄江医院:
构建“心电一张网”,提升区域协同救治能力
心血管内科是黄江医院的重点建设科室。该院2006年起开始冠心病介入诊疗,2022年全面启动胸痛中心建设工作,2023年获评“东莞市临床特色专科”。
启动胸痛中心建设工作以来,该院严格按照国家胸痛中心建设标准,全面梳理、修订各项诊疗流程和指引,严把医疗质量控制,定期组织联合例会,广泛开展分层级、分批次针对性培训和应急演练,持续提升胸痛识别和救治能力。同时,注重与黄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合作,构建“胸痛中心工作群”,黄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中心8个站点检查发现异常的心电图会立即发到这个群中,由黄江医院专家来诊断。黄江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24小时在线,看到异常的心电图会快速识别,有高危情况的会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迅速将患者转送到医院,或者直接由黄江医院派人派车赶去现场,一路护送病人到医院。
为进一步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等高危胸痛的协同救治能力,筑牢胸痛急危重症患者生命防线,黄江镇“心电一张网”主机设在黄江医院,黄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8个站点配置分机,群众在黄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心电图,黄江医院的主机上能同步看到,有异常情况专家马上就能发现,及时给出诊断,迅速指挥救治。
常安医院:
已形成一支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胸痛救治团队
常安医院高度重视胸痛中心的创建工作,2019年开始创建省级胸痛中心,2020年3月通过验收正式挂牌;经过积累,胸痛中心的设备设施、医疗技术、信息保障、就诊流程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医院已经具备了开展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PCI版)的条件和能力;2023年3月开始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PCI版),并于2023年9月通过了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PCI版)的资料评审。
该院已经形成了一支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胸痛救治团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胸痛救治规范和流程,实现了胸痛患者的快速识别、快速转运、快速诊断、快速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胸痛患者的救治效果。
【东莞的省级和国家级胸痛中心名单】
一、中国胸痛中心(16家)
1、东莞康华医院(标准版)
2、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标准版)
3、东莞市人民医院(标准版)
4、东莞东华医院(标准版)
5、东莞市大朗医院(标准版)
6、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标准版)
7、东莞市中医院(标准版)
8、东莞市厚街医院(标准版)
9、东莞市高埗医院(基层版)
10、东莞市人民医院普济院区(标准版)
11、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标准版)
12、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标准版)
13、东莞市寮步医院(基层版)
14、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标准版)
15、东莞常安医院(标准版)
16、东莞市黄江医院(基层版)
二、广东省胸痛中心(6家)
1、东莞市中堂医院(基层版)
2、东莞市清溪医院(基层版)
3、东莞市谢岗医院(基层版)
4、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基层版)
5、东莞市石碣医院(基层版)
6、东莞市凤岗医院(基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