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 | 他还是那个天真的说书人
李黎
03-17 08:50
该文章被2个专题收录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早在20年前在南京时,赵志明就以才著称,有《还钱的故事》《村庄落了一场大雪》《两只鸭子》《一根火柴》《我们的懦弱我们的性》《石中蜈蚣》等大量小说为证。这些小说无一例外都让人震惊,要么因为出人意表,要么因为简单到纯粹,或者因为在毫无小说可能性的地方写出了扎实完整的一篇。赵志明对叙述天生敏感和痴迷,他一度以“说书人”自诩,但他的敏锐洞察和海阔天空,和传统说书人并不是一个概念。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 赵志明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99读书人 2024年1月版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收录的10个短篇,读后无不让人吃惊,不断涌现“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的感叹。

《弦上》无限接近透明,讲述了一个少年在父亲去世后的日常生活,细致入微,时而落寞时而热闹,但这一切都发生在没有父亲的日子里,发生在少年代替父亲一天天过日子的忧伤之中。《流动的盛宴》理应存在于《笑林广记》等传统通俗读物之中,但赵志明硬生生将在红白喜事上钻空子吃白食的事,描述成一个一去不返的状态与人生。而《挟持去燕郊》几乎有神秘色彩,水面一样平凡无比的生活陡然出现波动,波动之后是荡然无存还是恢复原状,让人不得不去思考,乃至惊颤。书中当然也有“南京元素”,《秦淮河里的美人鱼》有种神秘因素贯穿其中,而《小姜的故事》《一段旅程》两篇则把时空拉回到2000年网络时代刚开始不久的岁月,我甚至因为《一段旅程》里叫段小丽的女孩而想到朱文的《段丽在古城南京》,所谓的时代,还有南京这个城市的写作,由两篇小说得到勾连呼应。

虽然过去了许久,但天真依然是赵志明写作最为关键的因素,甚至要大于天赋那一部分。赵志明的天真之处在于,他从不掩饰、改写和避让自己的经历。首先,这份天真呈现在他对故乡故土的情感之上,这一情形在我们70末80初的人身上再次上演,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累积了丰厚的乡村经验,随后一点点丧失,即别离。

除了对故乡的态度外,赵志明的天真之处更体现在对随波逐流的青年时代毫不回避。比如《一段旅程》中那段急切见到网友的描写,看了让人伤感:“叮当作响的公交车行驶得太慢了。但即使这么慢的公交车,我依然愿意乘坐它前往花神庙。我不愿意坐在它的前面,生怕我的渴望会把车头压垮,我只坐在最末的位置上,尽量不引人注目,像船的尾舵一样,将船头抬得高高的,让船乘风破浪,也丝毫不偏离方向。”这简直就是一个带着幻想和自卑的青年心绪。

赵志明的天真最终还是落在小说文本上,除了切身相关的大话题,如故乡巨变、婚姻情感等,他的小说都指向了细微之处和模糊之处,而从不指向显赫的事物和话语。这些细微和含糊的地方,是他心心念念的事物,有很多甚至是讲述了很多次的故事。围绕天真,可以演化出很多的词汇,比如活泼、纯情、浪漫、喜感、稚嫩、幼稚……确实,这就是赵志明的人及其文字。

序言中说到“漫漫人生路,离别当路牌”,这是人到中年的必然经历,何况新世纪以来,诸多的变化进步也确实让人眼花缭乱。但我个人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感受不到太多的离别之情。过日子自然是辛苦,一如多篇小说中所描述的,但所幸的是,无论赵志明还是我本人,都没有像秦淮河边捞美人鱼的老人,历经四十年而一无所获。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李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