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以爱筑城 点亮未来

读特评论员 庄媛
2020-08-28 07:31
收录于专题:特评
摘要

深圳经济特区40年发展史,是一部“当惊世界殊”的城市传奇。17年连绵不绝的关爱行动,为这部传奇写下温暖包容的注脚,深深刻印着城市文明的精神坐标。

时光流转,唯爱永恒。每年,我们都如期赶赴一场心灵之约,将关爱接力延续下去。8月27日晚,“2020感动深圳——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关爱盛典”举行,回顾深圳关爱行动17年的发展历程,展望“关爱之城”的美好未来。

深圳经济特区40年发展史,是一部“当惊世界殊”的城市传奇。17年连绵不绝的关爱行动,为这部传奇写下温暖包容的注脚,深深刻印着城市文明的精神坐标。17年的守望坚持,深圳关爱行动共组织开展了3万余项爱心活动,推出2千多项优秀公益项目,吸引了千万人次参加,“爱”成为这座城市讲不完的故事。17年来,覆盖面越来越广,机制越来越完善,影响力越来越强,关爱队伍日益壮大,关爱理念深入人心,关爱行动与深圳的文明建设同步而行,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频共振,培育引领了新时代的社会风尚,塑造了深圳“关爱之城”的城市特质:这里不仅有快速发展的深圳速度,科技创新的深圳高度,还有文明蔚然成风的深圳温度。

深圳温度从哪里来?来自于城市关爱和包容的整体氛围,来自于每一位市民的善行善举,来自于每一个细微处的温情与爱心。爱如暖阳、甘露和土壤,温柔照亮深圳人的心房,滋养出葱茏的爱心森林。多年来,关爱行动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品牌项目,大大增强了市民的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慈善,自觉传递爱心温度,守护城市家园……点点滴滴的爱与温暖,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形成“链式反应”,激荡起一座城市的爱心潮涌,不断擦亮着“关爱之城”的爱心品牌,为特区各项事业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温暖前行,大爱无疆。“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关爱行动不局限于一城,更积极在全国脱贫攻坚大局中贡献深圳力量。17年来,深圳源源不断地向全国输送公益能量,推动关爱行动产生更大的感召力和辐射力。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和扶贫协作……每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深圳都第一时间倾情倾力表达爱心,既解燃眉之急又授人以渔,将先进观念、机制辐射全国,彰显大爱无疆的城市情怀与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

永葆精气神,聚力再出发。40岁的深圳,正以特有的精神气质,彰显着文明的美丽和魅力,汇聚起持久发展的深层动力,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速奔跑,向着打造城市文明典范的目标乘风破浪。

要努力实现“弱有众扶”。“弱有众扶”不仅是“民生幸福标杆”战略定位 “七有”目标中的重要一极,更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社会对待弱者的态度,正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以“弱有众扶”为标识的关爱行动、志愿行动,也是一个涵养城市公共文明的过程。要推动“兜底型”救助向“发展型”帮扶转变,让无助者得到帮助、无望者看到希望,让文明更有质感。

要更加注重精神关爱。关爱的温度,不仅体现在物质上的帮扶,更应照进市民的精神生活,不断满足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推进关爱行动,形成崇德向善、明德惟馨、关爱互助的社会风尚;要全面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努力打造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更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以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提升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影响力,使城市更有凝聚力、市民更有幸福感。

当一座城市把“关爱”作为支撑价值信仰的重要精神支柱,用“关爱”塑造一个心灵慰藉和情感归属的精神家园,必定能激发起全体市民无限的创造热情与强大的发展合力,推动深圳向着更和谐、更文明、更幸福的爱心之城、文明之城迈进,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

正如关爱盛典主持人白岩松寄语,“这座因爱而建的城市,永远追随爱的方向,以温度确保最柔软的幸福!”站在新的起点,以爱筑城、文明蔚然成风的深圳,必将底气更足、步伐更坚,继续奏响先行示范的新时代强音!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评论员 庄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