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冻”人变“潮人”?回南天湿淋淋!不来点干货怎么行

深圳大件事
2024-03-05 11:25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城市
摘要

这几天,才缓过降温的广“冻”人 ,又迎来了回南天 “冻”人变“潮人”。

这几天

才缓过降温的广“冻”人

又迎来了回南天

“冻”人变“潮人”

相信此时

很多小伙伴都想要一个

“干货”满满的东西

来填补一下快要“受潮”的心灵


AI、无人机、远程诊疗…

好在

有一份满是高科技与创新的

2024工作计划火热出炉

干货满满

3月4日,2024年宝安区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发布——《2024年宝安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以“4+8+N”工作体系为核心,推进10大重点项目,43项具体工作,141项任务清单。笔者已经贴心帮大家画好了重点:总目标是——“党建引领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点是——“做强医院、做优学科、做全社康、做实公卫”。最终是为了——加快形成宝安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努力将“医疗洼地”变为群众的“幸福高地”,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更健康,以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支撑健康宝安建设。


具体而言,就是从十个重点项目来抓

这十个重点项目具体是什么?

对市民又有什么影响?

接下来一起往下看吧~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设施项目建设。推进空海医院、市人民医院宝安医院等13家医院项目建设(区属9家、市属4家),区人民医院二期4号楼和6号楼、区中心医院二期建成交付。推动规划建设公立护理院。

大力发展健康产业项目。推动出台宝安区大健康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引进大健康领域重大产业项目、重大产业平台落地,推动前海“扩区”范围内首家港资独资医院开业运营,推动国际会展城综合医院产业遴选。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高端医美、健康体检机构,大力促进健康消费发展,围绕龙头企业打造医美器械制造产业园区,对标湾区一流,推动宝安医美街区选址,积极引进国内顶尖美容机构旗舰店。

宝安人民医院二期改造工程效果图

推动一批医疗设备项目落地。打造超级影像中心、超级手术中心、超级检验实验(体检)中心、特色病房等“三超一特”开放型医疗科研服务平台。

空海医院效果图

加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考”促进,2024年,在全国公立医院“国考”排名中,区妇幼保健院保持A+等次,区中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保持A等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三医”联动改革,统筹做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暨健康深圳行动考核。

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制定宝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指南,对照高水平医院标准要求,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

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新增建设一批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拓宽护理服务领域,实现9家区属公立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全覆盖。

推进三甲医院创建。全力支持区中心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力争2025年通过评审。

强化“五大中心”建设。新增2家以上医院升级认证“标准版”胸痛中心,3家以上医院评创省级创伤中心,区人民医院完成国家级卒中中心认证,建立全区危重儿童救治专家组,健全区域内危重儿童会诊和转诊机制。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规范化管理,完善孕产妇救治体系建设。

提升医疗服务便捷性。探索开展“主诊医师负责制”,推广开展日间手术、无痛诊疗等服务模式,增加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临床营养门诊等特色服务供给。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健全儿童就诊高峰期应对预案。探索试点“护理垂直管理”、预住院模式。

加快健康数字化转型。完成全区智能导诊、社康中心AI辅诊、远程诊疗建设,构建医院、社康、公卫“三协同”服务体系。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互联网+健康服务”模式,优化就医流程。全面实施网上挂号、网上缴费、网上预约停车。打造急救用血空中走廊。信息化赋能实现血液航运实时监控,新开通4条空中运血航线,总航线数达到10条。

健康数字化中心

无人机空中送血

提高核心学科硬实力。力争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共计56个核心专业进入全市同类型医院前3名。区妇幼保健院产科达到省级临床重点学科水平。

全区建成1-2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引进10个高层次医学团队。探索与301医院、中大六院、广东药科大学等全国先进医院、院校的合作共建。推进医教研产协同发展,在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区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新增1-2家取得临床试验机构备案资质的医疗机构。加大科研资助和成果转化,联合区科创部门开展医院高质量发展研究资助项目;建立医院与生物医药企业沟通机制。

引进培育高端医学人才。引进1-2名国家级重点学科水平专家型医院负责人,结合医院学科发展方向,靶向引进高水平医院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50名以上。储备医护人员1000名。

图源:ICphoto

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创建全国首批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加强全省首批中医经典病房建设。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培育1-2个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

提升社康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社康中医馆、中医阁标准化建设,创建5家社康旗舰中医馆。实施中医药岐黄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和深圳市岐黄学院建设。打造深圳市康复中医优势专科诊疗平台,加强4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项目建设,引进中医药高层次医学团队5个。

中医诊疗

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在全国率先开展医院中药质量监测,开展代煎中药质量评估,实施“宝安区医院中药质量保障工程”。

开展中医药防治青少年近视眼、肥胖等特色服务。鼓励中医院开发中医药健康产品,促进中医药健康消费。

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与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开展合作,推动“鍉(chí)圆针系统痧疗”等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推广和国家中医药“智慧之光”宝安巡展。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等。

中医诊疗

提升社康服务能力。着力打造社区慢病、康复、中医药、儿童健康、老年人健康等一体化管理中心。推动医院专家进社区,在社康设立专科工作室。

强化社康服务保障。全力推进新改扩建社康机构25家,2024年,全区社康机构将达到219家。新增全科医生150人以上。优化社康人才结构,打造“领创-领智-领技”立体化全科人才体系。

国际化全科门诊

深化深港合作内涵。加大跨境医疗联合体建设力度,7家社康举办医院全部开通国际商保直付业务,新增5家社康建成国际全科门诊,1家社康通过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认证。新增17家社康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认证。

优化家庭医生服务。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内涵,推广个性化家庭医生服务包。推动区属医院将至少1/3门诊号源和1/4住院床位优先提供给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或社康机构,经基层转诊的签约居民可优先就诊。

国际化全科门诊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架构。强化传染病防控和卫生健康行政执法职能。完成各街道公共卫生服务分中心标准化建设。明确医疗机构疾病防控主体责任,标准化建设医院公共卫生科室。探索扩大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范围。

强化疾控专业能力建设。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建设区重点传染病监测预警平台和公共卫生检验检测综合平台。做强国家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宝安基地。

稳步推进健康宝安行动。新增五大癌症(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免费筛查4万人次。创建100间健康促进场所,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48%。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探索将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纳入街道安全员巡查内容,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攻坚行动。

免费为100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职业病防治帮扶。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效能。提高“透明执业”工程、AI智能监管系统等线上监管覆盖范围。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迎接国家卫生城市新一轮随机复审。

实施老年健康支撑行动。推动区属公立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探索建立“中医+居家+智慧”医养融合发展宝安模式,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超过70%,医养结合服务率超过35%,失能(失智)筛查率超过70%。

实施优生优育支持行动。开展母婴安全专项行动,力保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稳定在低水平。加强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大力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现全区公立医院办托率100%,社区托育服务点覆盖率30%,全区新增托位5000个以上。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全方位帮扶保障。

实施社会救援保障行动。继续打造“5分钟社会救援圈”品牌,建成151个社会应急响应示范点,组织10万人次应急救护培训。

5分钟社会救援圈

保障医院经济安全运行。强化设备采购全链条监管。在就医环境、就医体验等方面创造更好的条件,满足患者多层次的就医需求,从源头上解决群众诉求,打造群众诉求服务2.0版本。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基层党支部高质量建设年”,打造高品质卫生健康特色党校,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开创卫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这样潜力无限的

宝安卫健事业

你期待住了吗?

编辑 刘彦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杨渝嘉 三审 甘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